|
◥朱伦在演示如何使用纸筛。
|
|
木犁、马灯、蓑衣、石磨、钩担、木拖车、纸筛、风箱……这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物品,却成了七十岁老党员朱伦收藏的宝贝。睹物思往,老人讲他收藏的400多件物品,每一件都有非凡经历,每一件都有感人的故事。
朱伦说,现在用的是联合收割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过。像镰刀、碌碓等农具已经派不上用场了。“看到这些东西,你就会感到时代变化多么大,我们国家发展多么快!”
三间屋堆满了老家什
记者沿滨河大道南行,至罗庄区册山街道办事处尚阳村,下了滨河大道,然后向西行不远处,就到了朱伦老人办的乡土展览馆。
乡土展览馆就在靠街的庭院内,老人住的房子是二进式庭院,临街房租给商家开了饭店,走进内院堂屋,记者看到有三间屋的地方,全堆满了已退出历史舞台的东西,地上堆的,墙上挂的,桌上摆的,大的小的,落落大观。有些是熟知的,有些从未见过。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或锈迹斑斑,或磨损明显,让人产生进入百年老宅的错觉。
老人说,他收藏的物品,每件都是前人在生产或生活中使用过的东西,有的有一二百年历史,有的不过三四十年,这些东西现在都不用了,但是还有观赏和纪念的作用。别人嫌它们又旧又脏,放在家中碍事,大部分都没当好东西处理了。可是他却不怕脏。他认为,这些东西再过上几十年,年轻人大多都见不到了,更不会了解它们曾在历史上发挥过的作用。老人指着一把木犁说,这是解放初期的物品,距今已经几十年了,是当时的主要农具之一。现在实现了机械化,用上了联合收割机,这类农具已经派不上用场了。象马灯、蓑衣、石磨等物品,早已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他们是时代发展和变迁的见证者。
“看着这些东西,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老人说,他从17岁就外出打工,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累,劳动已成为他终生的习惯。直到70岁,他还种着好几亩地。“我对这些旧东西,有很深的感情,我曾经当过20多年的村会计,用的算盘还是父亲留下的遗物。这个牛角油提,是祖父辈上的人用来给木轮车的木车轴上油的;这个绣花鞋模具,是奶奶辈上的女人专用来做‘三寸金莲’鞋用的;还有这个纸筛,是尚阳村的村民用它做纸用的,尚阳村有做草纸的传统,规模大的时侯,全村百分之七八十的农户都造草纸……”
随处留心痴迷乡土收藏
老人说,搞乡土收藏并不难,关键是要做个有心人。他从小兄弟多,家境贫寒,17岁便开始离家谋生。他拿起一把小巧玲珑的紫砂壶对记者说,记得他用打工挣的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5分钱买了一个紫砂壶,这把壶已跟随他度过了54个春秋。后来出于爱好,他又不断地从民间或古董市场上购进许多茶壶,如今他收藏的有相当价值的壶类就有几十把,有民国年间的,有晚清时期的,也有当代的。老人指着一块芙蓉石说,早年他在宁夏打工时,在流沙河挖沙,发现了这块芙蓉石特别好看,于是就不顾路途遥远,辗转将这块石头带回家乡,如今这块石头已陪他度过近50个年头,目前芙蓉石资源已近枯竭,像块头这么大的芙蓉石,比较贵重,估计价值上万元。
老人说,收藏那么多藏品,靠的是平时留意,许多过时的东西,陈旧不堪,被人遗忘在充满灰尘的角落里,或不当好东西扔了、卖了或干脆烧了火,民间有许多珍贵的好东西,要注意留心收藏,就会有收获。像这把老式的明清时期的老供桌,是专门摆香火,祈财富求平安用的,品相还比较好。当时他在本村的一个农户家看到时,提出要购买,物主称都是自己人,有用就拿去吧。还有这个白瓷墩子,它是旧时日常人们用的座窝,估计离现在致少也有200多年了,应该是清朝时期的遗物,这种高档的东西,他在小的时侯也没见过,估计是大户人家的摆设品,后来流落民间,这是他从邻村收购过来的。还有这个辘轳,是几十年前老百姓取水用的器具,从使用的年代及磨蚀的情况看,离现在至少也有五六十年了,这是他从村中一位老农家中找来的。
老人说,不过这些东西,一般来说花不几个钱,老百姓都很纯朴,给点钱就行,更多时侯是赞助、支持,让我直接拿走。
乡土展览馆 已初具雏形
朱伦老人搞了50多年的收藏,藏品的门类很多,共有400多件,大体可分为生产工具200多件,生活用品100多件,民俗遗物近100件。现在,他的乡土展览馆已具雏形,整个馆分为生产工具、民俗风情、文房四宝、酒茶用具、书法篆刻、奇石根雕、灯具、斗升量具等几大系列。从空间布局上,分为展厅、地下藏宝洞、观赏题词厅等3部分。“为了让展馆上些档次,我还花了14000多元购买了2块奇石,作为镇馆之宝,一块是上水石,重几吨,价值12000元。另一块是园林石,价值2000元。这两块石头都是立在院中水池的景观石,为了买这两块石头,我还向儿子借了几千元,老伴挺有意见,但儿子很支持。”老人笑着给我们说。
老人院中还有一棵活宝——40多年的紫藤树,前些天临沂来了几个大老板,相中了他这棵紫藤树,价格从2000元出到8000元,被他婉言谢绝。老人说,这棵紫藤树是他40前亲手栽的,如今根部已有碗口粗,每年的四五月开花,紫色的花朵攒满枝头,如一片紫烟环绕。古有“紫气东来”之说,紫藤树也算给来展馆参观的游客,送上一个吉祥的祝福吧。
目前乡土展览馆的“硬件”投入已差不多了,朱伦老人正准备择期开馆。为此他还专门购买了一块大理石,准备刻上馆名,名称暂定“尚阳民俗馆”。他曾在尚阳村当过十几年的村支部书记,20年前他从村支书的位置上退下来,一直想做点对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这20年来他一直坚持学习,每天早上5点钟准时听收音机、练字、读报,每天至少学习两个小时。3年前他突然想到,结合自己的收藏品,对家乡的乡土文化进行收集、挖掘和整理,集中起来办一家民间民俗展馆,还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办展馆,他整整准备了3年的时间。
文/本报记者 刘青
图/本报记者 梅鲁生 通讯员 汪玉军
|
(责任编辑:李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