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利好政策推动 临沂养老服务业的春天还会远吗?

2015年08月13日 08:28:00 作者:张慧 唐丽丽 王鹏 来源:大众网-沂蒙晚报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焦点。为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出台鼓励养老服务业的优惠政策。我市也不例外。2014年4月,临沂出台《关于做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15年1月,出台《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政府引导、社会主办、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业,依法建设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近日出台的《临沂市发展养老服务业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补助标准和申报流程。

      据统计,自2013年起,我市共拨付市级以上财政资金1.3亿元用于资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中2013年6343万元,2014年6803万元。诸多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养老服务业的春天即将到来。在此之前,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因为,更好地解决问题,才能让工作尽善尽美。

      企业为政策出台“点赞” 公办民营、民营公助,为老有所养奠定基础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实现“老有所养”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工作性质原因,省人大代表、卫康集团董事长王宗继一直关注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住进老年公寓的以失独老人、五保户老人居多。不少老人表示,原本生活就比较困难,一些条件较好的养老院根本住不起。“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公办养老院已不足以满足老人的需求。”王宗继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民营养老院,但如果把养老院完全推向市场,从老人身上盈利的钱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养老服务业。可以说,若没有政府支持和补助,民营养老业发展举步维艰。

      “我市出台了《临沂市发展养老服务业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补助标准。这种政府引导、政府支持,公办民营,民营公助的方式,符合当前我市养老业的发展。”王宗继坦言,这个政策出台得很及时,对于想发展养老服务业特别是像他一样正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的人来说,是个利好消息,让人振奋。

      王宗继表示,“现在,有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在政府的引导和政府资金补助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为老有所养奠定很好的基础。”

      家庭养老观念改变需时间 “养儿防老”让养老院很“尴尬” 

      随着政府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业补助资金,养老服务业的软硬件设施将会不断健全完善。但是,我国家庭传统养老观念深入人心,“养儿防老”依然被当代老人挂在嘴边,在这种背景下,不断完善的养老院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前去入住,依然是个未知数。

      之前,沂蒙晚报连续报道了身患膀胱结石的4岁男孩王一奇的遭遇,引起社会很大反响。王一奇的爷爷王丙圣,今年79岁,是兰陵县大仲村镇乐沂官庄村的一位孤寡老人,虽然无人照顾,但是王丙圣老人始终不愿去养老院。

      “去养老院没那么自由。再说去养老院似乎就是公开说自己没有人照顾,让人瞧不起。”志愿者及村工作人员多次劝老人住进养老院,但老人每次的回答都是如此。

      王丙圣老人是不少老人的缩影。记者采访多数老人养老问题,他们大都表示“不愿去”,主要原因就是养儿防老、不愿离开家等传统思想束缚。有些老人表示,子女虽然都在外地工作,比较忙没时间回家照顾,但自己不是没有孩子,去养老院让别人看不起,也让子女尴尬。

      “有些老年人观念比较陈旧,要转变这种‘养儿防老’的陈旧思想需要对他们进行引导。”王宗继认为,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新兴养老方式逐渐覆盖,这都会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要弱化甚至消除“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临沂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翟秀海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宣传,让群众意识到“421家庭”中,年轻人养老压力大,社会养老是大势所趋;二是,政府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要以服务为目标,让老年人住在里面有家的感觉,这样,老人才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年轻人也能放心地将老人送去。“当全社会不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社会养老的时候,‘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自然就会消除瓦解,到那时候,老人进养老机构养老就会变成一件自然甚至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护理人员少,义工难坚持 养老机构窘境亟待打破 

      数据显示,全国养老护理人员需求为1300万人,目前就业者100多万人,其中持证上岗者不足4万人。养老服务业人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严重滞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的一个缩影,我市的养老服务产业也面临着养老护理人员少、持证上岗人员更少的尴尬局面。

      以罗庄区褚墩镇永安堂养老院为例,全院共68位老人,护理人员只有9位。在目前护理人员比较稀缺的大背景下,永安堂这个以医养结合为主的养老院的护理人员配备比例算比较高的,即便如此,人手还是不够。永安堂养老院院长张荣兴表示,由于院里很多老人都不能自理,因此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就比较多,护理人员的工作过于劳累。

      “如果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是1:4,就能达到比较完美的护理状态。”张荣兴表示。但是,1:4的比例意味着需要再多招8名护理人员,按照目前每位护理人员每月3000-4000元的平均工资水平,张荣兴一年需要增加成本近30万元,他直言“负担不起”。

      不仅永安堂的护理人手不足,放眼全市养老机构,专业的护理人员已经成了“香饽饽”。据统计,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共1817人,其中养老护理人员661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仅为239人。

      目前养老服务业是个微利行业,用人成本增加使机构难以承受。张荣兴也曾想过,像国外社区养老模式那样,让志愿者承担部分护理工作。“经常会有志愿者来养老院做志愿服务工作,数量也很多,但大多是一次性的,没有能长期坚持的义工。”

      民政部门多次组织养老专业护理人员免费培训班,为考试合格人员颁发资格证书,并且多次出台养老鼓励政策,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补助范围及力度逐渐拓宽和加大,让张荣兴对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非常有信心,“相信未来从事养老服务人员的数量会不断增加,素质和专业技能也将会提高,我们养老机构也能在这些好政策的鼓舞下,更好、更顺利地发展下去。”

      记者 张慧 唐丽丽 通讯员王鹏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