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大学频道>最新新闻

窘境:字越来越不会写 键盘时代,还能说字如其人吗

2013年08月29日 10:37 作者:章咪佳 来源:新华网
教育部落实“书法进课堂”,要求中小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要开设专门的毛笔书法课,书法教材审订将在11月开始。
        教育部落实“书法进课堂”,要求中小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要开设专门的毛笔书法课,书法教材审订将在11月开始。
      事实上,写字这件事,已不再如既往那样平常了,在键盘时代,多少人正在遭遇这样的窘境: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字却越来越不会写、写不好了。
      以前,有字如其人的说法,各人各字,性情气质,尽在其中,如同指纹一样独一无二。
      现在,我们还能说字如其人吗?
      我们请教了笔迹鉴定专家、书法家、心理学家,从科学的角度,为您解读:在今天,字还如其人吗?写字,真的很有必要吗?
      笔迹鉴定专家宋志华:没练过的字更“如其人”
      字如其人,最早是西汉文学家扬雄提出来的,他说,“书,心画也。”
      相由心生,“其实人写的字,也是由心智所起。”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文照室高级工程师宋志华说,字如其人这个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专业点说,就是“人写字,符合动力定型原理。”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动力定型,是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学说中的一种概念。
      条件反射,大家很熟悉的,是人无需思考来做反应判断。
      动力定型,可以说是普通的条件反射的加强版——更接近人的本能、本性。
      宋志华说,“写字,看似是动动手的事情。其实,它是由大脑支配手臂、手腕,手指联动,才能够完成。”
      一般来说,“个性豪放、外向的人,写的字就显示出他们不太喜欢被束缚,他们的字,块头可能偏大。他们笔下的横、竖、撇、捺,通常跟八爪章鱼的腿儿似的,喜欢伸张;相反,个性内向的人,字的个头偏小,写得也很整齐。谨慎的人,字体可能缩手缩脚。”
      宋志华在公安系统从事文检、鉴定方面的工作,自己一直练习书法,到现在已经写了20多年软笔书法,他认为,越是没有专门练过书法的人,写字越能够“透露”人的初心。
      这么看来,现在人玩电脑玩多了,字写得少了,对鉴定来说,倒是好事哦。
      书法教授王冬龄:字越练越能反映人生
      “人的性格,能够决定一个人书写文字的基调,但是随着人生的推进,字会像月亮一样,跟着人生的历程走。”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王冬龄先生相信,书法,越练越能反映人的境遇和心态。
      王冬龄举了两个例子:弘一法师出家前的作品,字写得很方正,看上去非常强悍;他出家以后写的字,几乎没有什么笔锋,越是后期,越是有这个特点。到了弘一法师临终前,书法甚至没有一点烟火气,非常安静。
      唐朝著名书法家怀素,年轻时候写的大草千字文,狂放不羁;晚年的时候,怀素写小草千字文,则收了很多,更内涵。
      “这些变化,是由他们之后的修行,对世界、人生的新看法带来的。”
      如果从小开始练书法,那么你一生书写的字,就是一部最好的自传。
      王冬龄说:“练字跟看书不一样,比如临古人的帖子,你就是在跟古人用心交流。”
      心理学专家也证实了“练字养心”有科学依据,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副院长、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冯斌,也认同“字如其人”的说法。
      写书法,是一件养心智的事。特别是临帖,要看一笔,想一笔,写一笔,对注意力的要求非常高,此时大脑里的布罗卡区和韦尼克区(分别位于大脑额叶和枕叶区域)被激活。尤其遇到一袭好字,会跟遇到一个至交一样,大脑中感受情绪的部分会非常活跃。
      写软笔书法,有过经历的人可能就有感觉。如果装了一肚皮的心事坐下来,你可能根本就没法下笔,就算是写出了字,也没有精神气。
      长期的书法练习,会使人更加温润、安静、有耐心。
      链接
      笔迹乃心迹 大脑决定笔迹
      西汉文学家扬雄对于字表心声的艺术描述,在19世纪末时,得到德国耶拿大学(现名耶拿市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的心理学教授Wilhelm Preyer的实验验证。
      Wilhelm Preyer根据对笔迹的探索,提出了“大脑决定笔迹”的假设。后来他的团队,经过对一些失去手臂,用嘴或脚趾写字的残疾人进行实验,发现他们的笔迹特点,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这证实了他先前的假设。在后来出版的《笔迹心理学》一书中,Wilhelm Preyer提出了著名的“笔迹乃心迹”之说。
      美国心理学家爱维支持这种观点,他认为:“手写实际是大脑在写,从笔尖流出的实际是人的潜意识。人的手臂复杂多样的书写动作,是人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行为表现。”(记者 章咪佳)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连繁繁)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