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社会

沂南“独臂”骨科医生潘峰勋:为了病人我可以付出一切

2014年11月03日 11:35:00 作者:满健 来源:大众网
“为了病人,我可以付出一切!哪怕生命。”山东沂南攀峰骨科医院,当地人没有谁不知道。提起该院的院长潘峰勋,经过他治疗的病人没有一个不夸赞他医术高明。从医40多年来,他数十年如一日,吃住在医院,坚守在沂南县骨科疾病防治的第一线。

    潘峰勋为病人讲解病情

    为患者看X光片

    由于长期工作在手术台,受射线影响,潘峰勋的手和牙齿已经被X光严重损伤。
        大众网临沂讯(记者 满健) “为了病人,我可以付出一切!哪怕生命。”山东沂南攀峰骨科医院,当地人没有谁不知道。提起该院的院长潘峰勋,经过他治疗的病人没有一个不夸赞他医术高明。从医40多年来,他数十年如一日,吃住在医院,坚守在沂南县骨科疾病防治的第一线。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他第一时间组织医疗小分队,前往灾区。然而,今年5月份,由于长期工作在手术台上,受射线影响,他的手指及胳膊严重癌变,左手臂从肩膀开始,全部切除。   
        初次相见:其貌不扬的“庄户院长”
        10月28日上午,在沂南县攀峰骨科医院门诊处,接诊的场面用“壮观”二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陈旧的办公桌被患者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办公桌前一位白发苍苍、面容清癨的长者正对着一张X光片不厌其烦地解说着。我们很难相信这位其貌不扬的长者便是大名鼎鼎的骨科专家潘峰勋:一副庄户人长期暴晒下古铜泛黑的脸上,唯独看X光片的那双凹陷的眼睛依然神采奕奕。
        工作中的潘峰勋不慌不忙而又认真专注,有条不紊而又干脆利落,仍是一派中年人那种特有的稳健而干练。采访时,他说骨科病患者不同于其他普通患者,丝毫耽搁不得,有的是断了骨头痛得直叫唤。直到过了中午,潘峰勋上午的诊疗工作才宣告结束。他客气地把我们让到二楼的院长办公室。整个办公室唯一“阔绰”的也许只有里间那个被各类医学书籍塞得满满当当的阔大书橱。他随意向记者道:“呵,平时我不是在下面门诊上,就是在手术室里,只有偶尔中午上来休息、晚上看看医学书时才用。今天不知道你们来……”。
        中西结合攀登骨科医学高峰 
        潘峰勋是沂南县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受“文革”冲击,1972年医专毕业后回村务农三年。提起当年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这位饱经沧桑的骨科专家竟然红了眼眶。他说,那时候的农民只要患上稍重一点的疾病,无异于等死。当时他不止一次亲眼目睹患病的农民因为无处看病、看不起病,而只能痛苦地挨着、熬着。从那时起,服务农村、钻研医学的念头便在潘峰勋的心里萌了芽,生了根。用潘峰勋的原话说就是:“不管有钱没钱,一定要让农村的老百姓都能看上病。”   
        “活到老,学到老,不光是为了求知,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患者病情变化发展的需要,更是一名合格医生应有的工作态度。” 80年代的他已经能够独立应对绝大多数骨伤病手术,但传统整骨手术过程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依然难以免除。“每次看到他们(骨伤患者)在手术进行中疼得死去活来,我的心就像被千刀万剐。”潘峰勋说,“作为医生,我的职责不仅是治好病人,让他们恢复健康,而且还要减轻治疗过程给他们身体带来的伤痛。”本着这样的慈悲情怀和理想,潘峰勋又背起行囊,踏上了完善接骨技术的求学之路。
        从1983年到2009年,潘峰勋利用业余时间完善和修炼医术,16年间,他走遍了全中国的知名骨科医院,访遍了各大医院的知名骨科专家,足迹从齐鲁大地的省中医到驰名全国的北京鼓楼医院,甚至探研、交流到了台湾、德国。
        1987年,沂南县为支持潘峰勋的骨科事业特向政府批了5亩土地,创办了沂南县中医骨科医院——攀峰骨科医院,攀登上了骨科诊疗医术的高峰,同时也迎来了他行医治病与慈善事业的新峰。
         漫漫行医路,风雪无阻施救人
         潘峰勋的行医生涯便开始于那个中国农村医疗环境最荒芜的年月。
        1983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凛冽的山风嗖嗖的刮着,忙碌一天的潘峰勋正想喝一碗妻子做的热粥,这时就有村民推门而入。“得了,今晚的热粥是喝不上了”。果然不出他所料,三名急性骨折病人托人捎信来请他去救治。潘峰勋二话没说,就习惯的背起药箱出门,当时下了一天的大雪已经没过他的膝盖,把原本就坑坑洼洼的路封锁得更加难走。才走了一小段路,潘峰勋的脊背上就覆盖了厚厚的雪层,雪层渐渐结成了冰疙瘩,猛地一提脚时,便从脊背上传来冰雪咔嚓咔嚓的碎裂声。
        艰难地跋涉了个把钟头,潘峰勋抵达县劳动局附近,骨伤病人声声痛苦的嚎叫隐隐约约传入他耳中。猜想此地离第一个患者住处已经不远,他开始用力揉搓被冻僵的双手,以尽快恢复双手的灵敏,缩短手术前的准备时间……大约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他便就成功为患者接上被摔断的骨头。
        背起药箱,当他从第一个患者家中出门的时候天已经是全部黑了,而另外两个患者家都位于城西20里外的村庄。此时被漫天大雪覆盖的大地,已经完全分不清哪是道路,哪是沟渠。虽然一路上走得小心,他却还是几次跌落五六米深的雪坑。
      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他赶到了患者家中,接骨、包扎、开药方。当所有的手术治疗全部结束的时候,他长长舒了口气:“终于可以回家睡个舒服觉了”。而此时天已经大亮,新的一天,新的工作又在召唤着他……
        动弹不了的时候就是我工作的尽头
        对于任何职业的人群,双手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当我们第一次看清并握住潘峰勋的手时,那种感觉简直难以言表——红肿、皴裂、溃烂、变形,不知道这样一双手如何灵活地操纵手术工具,如何给病人手术。
        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长期接触X光,皮肤容易溃烂甚至癌变。为了保证骨伤骨病患者达到最佳整骨位置,潘峰勋坚持不用防护手套,徒手在X光下为患者整骨。从25年前第一次接触X光机器,多年来无数台手术,他的双手和牙齿已经被X光严重损伤。
        “干到动弹不了的时候就是我工作的尽头。”潘峰勋说道。
         今年5月份,由于长期工作在手术台,受射线影响,潘峰勋的手指及左手手臂已经严重癌变,被迫截肢!而手术后的第7天,他就去门诊看病!白天看病号,晚上打吊瓶,他说,我放心不下我的病人!    
        帮助别人,也是在成全自己
       “我们村里的公路是他资助修建的,我们村有看不起病的患者来到他的医院,他不光把病给人看好了,而且分文不收。”一名当地老百姓说道。
        在沂南县,自从攀峰骨科医院创建以来,每天医院的骨伤病患者都人满为患。而来到医院的,很多是无钱看病的外地患者。在这里,他们和其他患者一样得到了潘峰勋的同等治疗和关切,他们不用担心会因支付不起医药费用被扫地出门。听医院的护士说,经济条件可以的患者,医院按照当地最低诊疗标准收取费用,而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潘峰勋减少甚至免费给他们治疗的例子也司空见惯。
        “用最少的费用给病人治好病,才是一家医院和一个医生的真本事。”这是潘峰勋常挂在嘴边的话。潘峰勋经常说,他是乡村医生出身,他非常清楚那些农民真实的生活状况和困窘。
        2010年4月14日,当地处沂蒙山区的潘峰勋看到电视上播出的青海玉树震后灾区的悲惨画面时,他组织了一个包括自己和自己的女儿在内的5人组成的医疗救援小分队,运载价值3万余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驱车3000多公里直奔青海玉树灾区。   
        医疗救援小分队赶到玉树县城后,赶紧拿出随车携带的药品分发给急需的灾民。随后,救援小分队将药品和器械通过民政部门转交到了玉树县人民医院。在将药品成功送达后,19日上午他们又来到玉树县的一所学校,给孩子们发放了外伤消炎止痛药品和预防感冒的药品。 
        “虽然我们是一家民营医院,但我们同样肩负着社会责任。我们的所作所为很平凡,只是希望我们的药品能减轻灾区人民的痛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潘峰勋动情地对记者说。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些年来,潘峰勋一直减收或免收贫困农民医疗费用,多次为农村修路、建学校等公益事业捐款,并连续多年资助品学兼优的农村娃继续学业……潘峰勋说,他做慈善既不图名,也不图利,更不图回报。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