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主页 > 临沂大众网 > 临沂新闻 >

寻明胜:用生命传承诠释新时期沂蒙精神

2012-06-04 08:51 作者:李龙 赵洪文 来源:本网原创
追记费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寻明胜。

     
    寻明胜留下的12本工作日记


    寻明胜(左一)向群众讲解政策

    寻明胜在工作中

    寻明胜(右一)向群众讲解政策。

      大众网临沂6月3日讯记者 李龙 通讯员 赵洪文) 在沂蒙这片蓬勃发展、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有一个人用自己的生命传承发扬着“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他舍小家顾大家,克勤克俭、大公无私;他是儿子眼中的慈父,从小就教育儿子要比成绩、不比享受,弥留之际还嘱咐孩子“要感恩”;他是同事眼中的 “拼命三郎”,五加二、白加黑,像铁人一样的工作,即使患病住院也不忘未完成的工作;他是百姓眼中的好官,“他最牵挂的人是俺们老百姓,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他不仅把富裕刻在了费县芍药山上,把奉献刻在了沂蒙大地上,也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老百姓的心碑上。
      他,就是费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寻明胜。
      “他就像这青石缝里的核桃树”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见牛羊……”这首著名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在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费县。寻明胜到费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之前,在费县芍药山乡担任了7年主要领导。
      原芍药山乡副乡长李广富告诉记者,寻明胜刚到芍药山乡时,到处都是一片一片的裸岩,土地瘠薄,砂石遍地,“远看青山羊,近看是石廊,仔细一看石头缝里还有几根地瓜秧”,形象反映了这里的地形地貌。当时芍药山乡是全县最差最贫困的乡镇之一,许多村民苦扒苦做忙活一年,收入不足百元。
      而如今,核桃树已经漫山遍野,沉甸甸的果实也挂满了枝头,站在芍药山上远望,一片绿水青山好风景。在山腰的小湾村,记者走进了一户农家乐,院落宽敞干净,村民武善友刚送走一批用餐的客人。一提起寻明胜,武善友满怀感激之情,他指着自家十几间房间说:“寻书记是个好人啊,没有他,我哪敢想自己现在的生活。”武善友告诉记者,由于芍药山是纯山区乡,土地条件较差,在家种地靠天吃饭。“辛辛苦苦忙活一年都没什么收入。寻书记来了后,就想法子让我们富起来。他让我们种核桃,开农家乐。”如今,有着6亩核桃树、开着极具特色的农家乐小饭店的武善友保守估算一年能有六七万的收入。
      武善友是在寻书记的带领下富起来的,像武善友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村子也就慢慢富了起来。他们也知道寻书记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芍药山是青石山区,缺水、土地贫瘠,发展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见效慢、收入低,招商引资办企业,基础差、难度大。寻明胜上任后,踏遍了芍药山乡的沟沟坎坎。他常常利用午休、傍晚和节假日时间,到山岭沟壑走一走、看一看,去村舍场院跟农民聊一聊。土地零散,干旱缺水,种粮食作物不行,能不能种经济作物、种果树?……就这样一个山一个山地走,一个村一个村地跑,尽悉掌握了乡情民意的寻明胜迅速形成了芍药山乡的发展设想。他在乡党委会提出:“芍药山乡应该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也能够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这不仅是形势的需要,也是乡党委、政府的期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核桃树耐脊薄,耐干旱,适宜在青石山区生长,值得推广。”
      于是,寻明胜带领全乡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核桃战役”。乡里投资在外面采购了优质核桃树苗,发给农民栽。最初,有农民犯嘀咕:核桃能抵饭吃吗?能不能换来钱?于是,夜里一些农民就把白天种植的核桃苗悄悄地拔掉。这样,白天栽,夜里拔,白天再栽,来来回回折腾。村民不理解,寻明胜没有气馁。于是,他带着乡干部到田间地头,跟农民苦口婆心地介绍种核桃的好处。慢慢地,农民才接受了他的“核桃之梦”。
      作为当年一起工作的同事,李广富比村民们更能了解寻明胜实现“核桃之梦”的辛苦。“栽植核桃树时,当时由于当地苗木短缺,急需大量苗木,寻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打听到山西有部分苗木时,他立即带着果树站、财政所的人员连夜坐火车赶到山西,等第二天下午装好苗木后,随同去的人员劝寻书记休息一夜再走,寻书记说,“乡里等着用苗,我们不能再耽误时间,你们的卧铺车票我给买好了,我随拉苗车现在就往回赶。”第三天早上7点寻书记带着满身的尘土与疲惫,把苗木拉到乡政府大院,此时他已经两天两夜未睡觉了。提及往事,身材魁梧的李广富眼圈忍不住地红了起来,“他真的做到了像核桃树那样在贫瘠的芍药山上扎下根来。”
      “寻书记是个好官”
      在下山的路上,记者一行遇到了正在路边为核桃树嫁接新品种的女子嫁接队大队长付成彩。据了解,2002年成立的女子嫁接队现在有20余人,是寻明胜一手组建的。指着旁边已经10年树龄核桃树上结的小核桃,付成彩说:“那个是老品种,每斤(鲜果)也只能卖2.5元左右。现在嫁接的是新品种,等过上一两年,每斤就能卖到13元左右。”一边说着话,付成彩一边熟练地用刀片在核桃树上割开一个小口子,然后从提兜里拿出一根小苗木,裁下一个小树芽,然后粘到核桃树被割开的小口子上。当记者询问嫁接的技术从哪里学来时,付成彩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寻书记找专家专门给培训的。“种核桃是无法立即看到效益的,当时有些村民就很不理解。现在大家看到效益了,都在积极种核桃树。我现在就包了20亩地种核桃树,并且有时间就帮忙给他们做嫁接,像刚才这么嫁接一颗芽是1元,一天很容易就能嫁接100多个,挣到100多元。”付成彩满脸洋溢着喜悦。
      可一提起寻明胜,记者还是能够从付成彩的表情中捕捉到几分感激,几分惋惜。“他没来之前,我们每年的收成都凑不齐孩子的学费,更不要说家有余款了。现在的芍药山家家有存款,就连汽车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寻书记是个好官,难得的好官啊,可惜走的太早了。”付成彩感慨的说。
      随行的原芍药山乡核桃峪村支部书记陈庆亮告诉记者,为了改良核桃品种,寻明胜多次到省果科研究所找专家,确定了老品种嫁接改良的方案,省果科研究所的张美勇教授,每次授课,寻书记陪着,认真地记录,并且学会了高接换头、绿枝芽接嫁接技术,他的包里时常带着一把果树剪子,群众亲切的称他为“核桃书记”。
      有一次在请专家的路上,车出了故障,当时正值严寒三九,天又下小雪,附近没有修理厂,因为不是在高速公路上,他推车走了两三里路,才找到汽修厂,虽然是寒冬天气但他的衣服都湿透了,事后那位专家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把核桃管理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芍药山的果农,把芍药山作为他的实践基地。
      李广富在车上告诉了记者一串数据:寻明胜在芍药山乡工作期间,先后筹资1000多万元,硬化道路67公里,修建大小桥涵43座,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公路村村通,一举改写了全乡无硬化路、交通闭塞的历史。建设蓄水池210余个,安装风力扬水机110余台,打深水井6眼,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情况。克服艰苦的环境条件,成为全县第一个村村通有线电视的乡镇……
      “他一年干的是常人两年多的工作”
      2009年1月18日,寻明胜调到费县国土资源局任局长。报到的第二天,他便召集科室以上干部会议,表明他做人、做事、为官的一贯立场。在笔记中他这样写道:团结同志,发扬民主;积极工作,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奉公执法;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寻明胜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大考就是“双保行动”。随着费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交通、工业、商业、住房等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但当时全县每年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只有不到300亩。既要保障发展,又要保护资源,这个“两难”命题如何破解?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怎样找到最佳平衡点?
    为了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发展工业的决策,寻明胜带领局党组一班人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一方面就“双保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与县里主要领导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对接”,一方面多次向省厅和市局汇报工作,争取用地指标。在整理申报材料最繁忙的日子里,寻明胜和用地科工作人员一起,经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长期奔波来往于市局、省厅递送材料的路上。2009年以来,省政府共批准费县23个批次和2个单独选址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3796亩,保障了新时代药业、银光化工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管理土地是件天大的事,可管好土地又是件天大的难事。2010年,费县首次被纳入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范围,在开展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实地开展疑似图斑核查工作,一个图斑一个图斑过,一个地块一个地块查,有时走访一些干部群众,了解该图斑涉及地块的实际情况。那些日子,他一连几天工作到凌晨,分不清是上班还是下班。有一次,为了迎接第二天检查,夜里1点多,他步行30多分钟到分管副县长住处研究工作。谈完工作,天已经快亮了。
      寻明胜深知,国土部门承担着服务地方发展、保护耕地红线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做好国土工作,就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劳,忍受更多的痛苦,面对更多的挑战,承受更多的压力。在领导和同事的印象里,寻明胜是典型的拼命三郎。近三年来,他始终坚持在国土工作的最前沿和同志们一道摸爬滚打,没有请过一次假,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工作就是“五加二”和“白加黑”。在费县国土局办公室主任刘敬传的印象中,加班加点是寻明胜的家常便饭,“早上在出发的路上,中午在工作的现场,晚上亮着加班的灯光,这就是寻局长一天工作的三部曲。”
      在寻明胜去世后,人们在他遗物中发现了12个笔记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的工作安排,每一页都传递着沉甸甸的分量。
      有人曾为他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个劳动者每个工作日是8小时,一年不请一天假,工作时间约2000个小时,而寻明胜的实际年工作时间达4800多小时,也就是说,他一年干的是常人两年多的工作。
      “明胜这样的干部,我信服!”
      作为手握一定权力的国土局长,寻明胜无疑面对着钱、权、法的考验。到国土局赴任之初,在和全局职工见面的大会上,他郑重地说:“大家都不要跑、不要送,我什么都不需要。只要同志们扎扎实实地为民做事,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
      有一位老干部,他不信寻明胜就这么干净、不收受礼品,他逢年过节就在寻明胜家门口转悠,看看能不能有人把礼送进去,他连续盯了寻明胜家门三年,没见一份礼送进他的家门。他逢人就说:“明胜这样的干部,我信服!”
      有一年过春节,为了不让送礼人进门,寻明胜把家里灯全都关掉,一家人摸黑吃饭。他对家人说,哪怕是一点土特产,开了一条缝,就关不住这扇门。
      作为一名国土局长,官虽不大,但来求他“办事”的人不少,面对权力与利益,寻明胜始终洁身自好,做到“常在河边不湿鞋”。他给自己定了个“三不”原则:不沾公家便宜,不收受财物,不在局里安排一个亲友。
        有一次,一个人到局里找寻明胜办事,提去了两盒茶叶,寻明胜立即对那个人说:“你要说事,就把东西拿出去;要不你啥也别说!”随后,寻明胜叫来办公室主任刘敬传:“以后,凡是提着礼品来的,都一律不要进来谈事!你一定要帮我把住关!”
      寻明胜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从不收受别人的小恩小惠,也时时向干部职工敲警钟,防患于未然。他多次在会上告诫大家,为人要正直,要按原则办事,不可徇私,不要因一点小事情毁坏了自己的形象,毁坏了国土系统的形象。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办的事,一口水不喝照办;不能办的事,给座金山也不能办!”
      “心底无私天地宽”
      2004年底,山东开始推行国土资源集中垂直管理。由于费县乡镇国土所人员多、情况复杂等原因,收编工作一直久拖未决。寻明胜上任后发现,全县18个乡镇,国土所在册职工加起来达到368人,有的所竟多达36人,少的也有十几人,而全县定编只有103人,要减少三分之二的人员,难度太大。减谁留谁,放在哪个领导手里,都非常棘手。
      寻明胜明白,乡镇所收编牵扯社会稳定,牵扯几百人的个人利益,一定要拿出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收编方案,完成后,要让大伙信服。
      当时,寻明胜的妻子也在乡镇国土所上班,按规定完全符合参与收编考试的条件。但在收编考试前,寻明胜动员妻子主动放弃考试,妻子想不通:“明胜,俺不求你照顾,只要一个公开竞岗的机会,考不上,俺就认了!”寻明胜说:“你就是靠真本事考上,也会有人不信。”就这样,寻明胜的妻子最终没能进国土资源局工作。
      寻明胜有个堂妹也在一个国土所工作,考试前,有人说闲话:“人家的哥是局长,还用考吗?考也是做做样子!”最后的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堂妹没考上,当然也没能进国土局。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寻明胜的人生格言和处事哲学,虽然说不上每日以此三省其身,但他行事做人必以此为准绳。寻明胜喜欢书法,尽管这两年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但他还时不常忙里偷闲,展纸挥毫,写上几笔。一来可以学书练字自娱,二来可以用这些警句格言随时随地警示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
      “明胜,怎么就那么忙啊!”
      寻明胜的父亲去世早,母亲80岁了,独自在乡下生活。平常他工作繁忙,很少能抽时间专门回村去看母亲,妻子就默默地承担起支撑家庭的重任,对母亲尽孝,对孩子尽责。母亲理解他,可也总是念叨:“明胜,怎么就那么忙啊!”
      2011年9月25日的傍晚,已经得知自己肝癌晚期的寻明胜突然跟妻子说,他想回村去看看母亲。那一天,他感觉步子那么沉,那么重,从村头到母亲的老屋,短短几百米,仿佛迢迢万里。走到家,他见院墙上结了一个大南瓜,执意亲自爬上去把它摘下来。下来时,他已是面色苍白,厚厚的外衣被汗水湿透。老母亲心疼地说:“看把孩子累的,娘明年再不种这些南瓜了。”那天晚上,离开母亲的老屋回城时,他一步三回头。“娘,我走了……”谁又知道,这一走可能就是与母亲的生死诀别。
      9月28日,寻明胜还带领局里几名工作人员到梁邱国土所查看工作。后来所里的同事回忆说:那天他“那一连串的咳嗽,那强打精神的情形”让人难忘!9月29日下午,寻明胜带领全局离退休干部及科室中层以上干部50余人查看“两河”治理改造现场。10月3日,在县领导的劝说下,他住进了省肿瘤医院。局里的同志去医院看他,他还是挂念着工作,挤出笑容,问土地增减挂钩情况,问山丘区勘查找水工作,问“两河”改造和“一城五地”……11月8日,寻明胜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肝区剧烈疼痛,医生只好给他打吗啡止疼。弥留之际,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说出最后两个字:感恩。
        2011年11月10日,寻明胜因病逝世。这年,他年仅48岁。
        人们不愿相信,看上去一向身体健康的寻明胜在住院才37天便突然离去;人们更不愿意相信,今后将再也见不到那个每天和大家朝夕相处的忙碌身影……
        逝者已逝,但他的精神永存!

     

    (责任编辑:韩筱)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