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主页 > 临沂大众网 > 临沂新闻 >

强休令难阻客车星夜兼程 卧铺车为何难休息

2012-09-04 18:57 作者:何青 来源:大众网-沂蒙晚报
客车事故的频发,让卧铺客车成为众矢之的,虽然事故让人触目惊心,但卧铺客车依旧风雨无阻地行驶在高速上,是什么让“红眼”客车一直存在?又是为什么在频频发生事故后,乘客、驾驶员对安全的意识仍止步不前?相关部门对此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客车事故的频发,让卧铺客车成为众矢之的,虽然事故让人触目惊心,但卧铺客车依旧风雨无阻地行驶在高速上,是什么让“红眼”客车一直存在?又是为什么在频频发生事故后,乘客、驾驶员对安全的意识仍止步不前?相关部门对此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没有直达火车,大多选择卧铺客车

      对于一些铁路线路并不发达的城市来说,经济、便捷、实惠的卧铺客车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因为不仅要满足乘客车上休息睡觉的需要,还要在有限的空间布置与座位客车相当的载客数量,因此中国设计和生产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层卧铺客车。

      据临沂汽车客运总站的唐江涛副站长介绍,卧铺客车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发和生产,到1997年左右达到销售高峰。之后,随着铁路运输系统不断完善,卧铺客车的市场被逐渐压缩,但对于临沂来说,卧铺客车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对于用卧铺客车作为出行方式,市民张涛有自己的看法。张涛说,如果出行可以有直达的或者时间合适的火车,更愿意选择火车,但是临沂的情况,更多的时候是没有直达或者点不合适,因此如果出远门,还是会选择汽车。“火车如果不能直达,还要去另一个地方中转,如果等待中转的时间短还可以接受,如果要是在凌晨等半宿的时间,这个费用不是更多吗?”张涛说,“卧铺客车省时省钱,晚上赶路什么都不耽误,睡一觉就到目的地了。”

      “红眼”一直游走在安全与利益之间

      据了解,临沂汽车客运总站目前正在运营的长途卧铺客车有83辆,占正常运营车辆总数5%,全部卧铺线为45条,跨省班车大部分采用卧铺车。每逢节假日,跨省班次供不应求,卧铺客车基本满员。虽然运营的长途卧铺客车数量并不多,但是由于涉及的线路较广,客运量平稳,在我市所有卧铺客车线路中,以600公里至1500公里的中长线路为主,超过2000公里的超长线路只有昆明、汕头两条线路。

      虽然卧铺客车的市场需求量一直都有,但是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其挥之不去的阴影,据业内人士刘先生介绍,安全性差是长途卧铺车被“喊停”的主要原因。王先生解释说,与普通客车相比,卧铺客车采用双层的设计后,车的重心高、体积大,对通行条件、交通状况及驾驶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再加上车内铺位密集,过道狭窄,一旦突发状况,损失一般都很惨重。“现在卧铺客车的设计也有问题,以前窗户都是推拉窗,一旦有突发事情,直接跳窗户就能跑,现在安全锤又不能人手一个,所以无论是窗户、还是座位的设计,都要本着安全、便捷的原则。”王先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同时,疲劳驾驶也是长途卧铺客车不能逃避的另一个问题。由于卧铺客车的优势在于朝发夕至,时间可以被利用到最大化,但是同时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夜间大货车、超载车较多。“经常会在路上看到走‘S’线路的货车,一般这样的情况,我们都会‘敬而远之’,自己在夜间行驶要多注意,多观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从事客车运输行业15年的任先生对记者说。

      如今强制要求卧铺客车在凌晨2点至5点休息的制度,不仅乘客有怨言,驾驶员也在计算着每一笔成本。驾驶员周师傅说,关空调太热,开着太冷,但是乘客更多的还是要求开空调,这样一来,在凌晨停车休息的这段时间,空调也是需要开着的。“停车休息的这三个小时,空调耗油少不了200块钱,这无疑又增加了客车的成本费,所以客车肯定都是不愿意主动停车休息的。”周师傅表示。

      取消夜班车就能不出事吗?

      据媒体报道,陕西省长下令取消夜班车,并强调,“长途客车驾驶员凌晨2点至5点强制休息,周边省份途经陕西的客车,在夜间也要强制停车休息。”

      有不少市民表示这样的规定有点因噎废食的感觉。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临沂与陕西西安之间的长途卧铺客车,西安方已经对有夜间行驶的班线全部做了调整。调整后,双方的卧铺客车都能避开强制休息时间,在凌晨2点前到达目的地。“虽然调整了线路后,可以避开强制休息的时间,但是总让人觉得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难道那个时间段没有夜班客车,就一定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吗?”乘客孙先生表示。

      记者手记
     “要我休息”不如“我要安全”

      在采访中,高速服务区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国家出台了强制休息的规定,但是事实上几乎没有车在遵守这个规章制度,直至8月份“8.26”事故的发生,才再次强制性地要求必须严格遵守。但是面对这样的局面,客车驾驶员们除了理解和支持外,更多的还是不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同时,客车师傅们也在抱怨为什么大家只对卧铺客车“眼里容不得沙”,却对超载超限的货车无视和容忍。

      其实无论是疲劳驾驶还是建立相关法规,都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更多的还是寄希望于驾驶员自身的自觉性,虽然立法、执法的环节要细化和标准化,但是更希望这些强制性的制度下,驾驶员可以从不敢到不想,真正从意识、认识上有所改变,这样道路安全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记者 何青

    (责任编辑:庄红)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