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区县>郯城

唱响文化惠民主旋律 舒展幸福和谐新画卷

2016年03月04日 10:00:00 作者:颜丙康 来源:大众网
“现在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我们要沉下心来打造一批集文化消费、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广场,并不断创新载体提高利用率,给群众幸福加分加码”,3月2日郯城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代长红到港上镇指导文化广场建设时指出。

      “现在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我们要沉下心来打造一批集文化消费、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广场,并不断创新载体提高利用率,给群众幸福加分加码”,3月2日郯城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代长红到港上镇指导文化广场建设时指出。

      郯城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代长红在港上镇珩头西村文化广场督导工作

      近年来,港上镇深入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制定的文化惠民政策和要求,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建成了一批有内涵有特色的文化广场,自筹自办多项文化惠民活动,各村整体精神文明发生了旧貌换新颜的蝶变。该镇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群众幸福为尺度,以群众快乐为动力,全力谱写“三篇乐章”来唱响文化惠民主旋律,舒展幸福和谐新画卷。

      建设文化广场,打造“五分钟文化生活圈”

      “男女老少广场转,下棋跳舞皆有伴;亭台铁架篮球场,饭后茶思如归雁;借问酒牌何处有,广场建成都不见”。这是该镇珩头西村文化广场投入使用后村民卢志远老人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打油诗。年近七旬的卢志远曾是小学教师,自打退休后由于不知所措经常闷在家里不出门,老伴拿他没辙。2015年7月,珩头西村文化广场正式投入使用,卢志远每天都会和老伴到广场散步健身,最近还加入了老年太极拳队,而从家里走过来只有不到5分钟的距离。“没想到我们村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自从有了文化广场,我的退休生活也有了精神保障”,老人打趣说道。

        珩头西村文化广场,昔日的臭水沟如今的文化活动大空间

      去年,该镇23个行政村共建设23处文化广场,通过统一规划布局、打破辖地限制,确立了距离最优文化网点,各村群众最多只用五分钟就能到达社区文化阵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构建起了“五分钟文化生活圈”。文化广场建成后如何变身“磁场”,而不是“空架子”、“空壳子”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棘手问题。为了把广场“搞活”,把文化惠民做真做实做透,该镇确立了“文化广场建成前抓广场,文化广场建成后抓文化”的工作思路,把文化广场建设当做软硬件来抓,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细数该镇各广场的档期才知道可真不少,仅去年一年里,就举办了21场“送戏下乡”;年前,该镇邀请市文联全体工作人员及书画家一行二十余人到邵庄等文化广场给群众写春联送书画;春节前后,10多个村自编自导迎新春闹元宵节目,在“百姓大舞台”上展现了新时代农民风采。现在,各村都培养出了一支10到30人不等的广场舞队伍,每逢县文广新局举办广场舞大赛各村都争相参加。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宣传与引领下,不到一年的时间,群众由“给文化”到“要文化”再到“造文化”实现了三次蜕变。

      培育“四德”工程,让“四德”之风劲吹银杏大地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文化广场上的健身器材熠熠生辉,突显的“四德榜”散发着人性的光芒。自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以来,该镇既抓广场器材硬件,又抓“四德”软件,“动以强身、阅以养心”在这各个百余平方大小的广场上被表达的淋漓尽致,孝、爱、仁、诚之风正以润物细无声之势涵养这片银杏大地。“我愿意一辈子做个好人,在他人遇到困难之际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我就是要把雷锋精神通过自身经历传播给大家,让更多人受到感触,自觉践行孝、爱、仁、诚这四德”,该镇港上二村“中国好人”宋保印在一次“道德讲堂”上说道。

        官庄村以 “百善孝为先”主题的“四德”宣传墙

      “四德”工程是看不见的工程,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工程,为了让群众学习榜样见贤思齐,该镇深挖资源重点把教育和宣传工作筑牢筑实。为着力打造文化和道德高地,该镇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将四德工程充分融入广场建设当中,中国梦、郯子露乳奉亲等二十四孝为广场甚至整个社区注入了鲜活的灵魂。各村在村委会设立道德讲堂,去年开课共80节,身边人身边事搬到了讲堂上使人感受深切。该镇充分发挥“中国好人”宋保印的名片效应,加大对群众“四德”教育,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2003年以来,该镇各社区先后开展了“十大孝子”、“好媳妇”、“优秀党员”、“见义勇为”等评选活动,群众备受鼓舞,而一次次善行义举也印证了“四德”工程取得的实效。去年10月份,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大爷突发心脏病倒在樊埝村村西口,被路过的樊家信及时送往医院挽回生命,事后素不相识的两家人成了水乳交融的好朋友。

      一村一年一场戏, 赌“戏”消得泼茶香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秀江南鱼米乡。”台上一曲《沙家浜》,台下百人鼓掌,这是年初县文艺团来到该镇举行“送戏下乡”演出活动的热闹景象,群众在家门口品尝了一顿“文化盛宴”。“每次听说县里文艺团来俺们村,我都会去看(戏),年龄大了没什么爱好,就是喜欢跟人家凑个热闹”,王桥村68岁的王先锋老人说。在村里,王先锋是个有名的戏痴,即便走在路上嘴里也经常念叨几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去年镇里的几场戏他几乎一集不落。

      “一村一年一场戏”港上镇活动现场

      自送戏下乡工程实施以来,该镇严格按照“一村一年一场戏”的标准开展工作,确保每个村的群众都能在自家门口看到一场不要入场券的精彩演出。为了推动送戏下乡取得良好效果,该镇广泛宣传,通过村里大喇叭、党员民主生活会和道德讲堂等途径让群众了解情况,做到家喻户晓。现在,只要某个村有了节目,经常能够看到三五成群的人赶过去,有的是老大爷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老伴,有的是老大娘抱着孙子,也有年轻夫妇和情侣,场面非常暖人心,大家对演出赞不绝口。此外,该镇还积极开展“群众看戏,党员服务”活动,通过做好场地布置、添置座椅、梳理交通和维护现场秩序等为群众提供温馨的公共服务。(通讯员 颜丙康)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高宏)
想随时随地获取更多临沂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关注临沂大众网(@lydzw)微博
或临沂大众网公众微信( linyidzw);新闻爆料请登录大众论坛临沂社区或拨打新闻热线0539-703777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