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文体综合

女乒选拔赛1/4决赛 李晓霞等大满贯得主接连受挫

2015年02月05日 16:56:00 作者:肖赧 来源:北京青年报
昨天下午在镇江举行的“直通苏州”国乒世乒赛选拔赛女队1/4决赛中,大满贯得主李晓霞以1比3不敌木子,无缘获得女队第二个直通资格,而在她之前,男队的张继科、许昕、马龙也相继无缘本队首张直通入场券。

      昨天下午在镇江举行的“直通苏州”国乒世乒赛选拔赛女队1/4决赛中,大满贯得主李晓霞以1比3不敌木子,无缘获得女队第二个直通资格,而在她之前,男队的张继科、许昕、马龙也相继无缘本队首张直通入场券。虽然凭借“教练组推荐”,几位绝对主力依然可以如愿亮相苏州,但“对大球不适应”已成为他们的“通病”,他们能否在世乒赛前不到3个月的备战时间里攻克这道难关,不仅左右着国乒内部竞争态势,或许还影响着国乒在国际乒坛的竞争前景。

      “小球改大球”为限制国乒

      借着巴黎世乒赛举办之机,国际乒联2012年5月在其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国际乒乓球比赛将从2014年7月起正式启用全新塑料材质的球,原“赛璐珞球”在经两年过渡期后将被彻底淘汰。由于赛璐珞球球体直径低于40毫米,新材质用球直径大概在40.5毫米左右,因此国际乒联的这次改革被业内俗称为“小球改大球”。资料显示,赛璐珞球极易燃烧,而且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刺激性有毒气体,这也是各国乒乓球队外出比赛需将用球托运的原因之一。就乒乓球运动规律本身而言,新型塑料球较赛璐珞球运行速度略慢些,旋转度也小些,对乒乓球选手力量要求更高些。

      时任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对于“小球改大球”的官方解释是“出于安全考虑”,但国际乒坛内部专家却有另一番解读,他们认为自从1999年上任以来,沙拉拉在其为时15年的国际乒联主席任期内,一直打着推广乒乓球的旗号来遏制中国乒乓球独大。包括“11分制”、“使用无机胶水”、“发球无遮挡”等改革措施的推出,都意在限制中国乒乓球队发挥,同时提高其他选手胜率,“小球变大球”也是其限制措施之一。

      大球接连挡住大牌去路

      尽管有关换球的一纸新规早早下发,可是考虑到国际乒联直到去年世界杯才正式启动新球的大赛亮相,再加上仁川亚运会也依旧沿用赛璐珞球,国乒队在去年下半年前的备战中,一面使用旧球,一面摸索新球的运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球员对旧球、新球的规律和区别把握不一,实战表现也就各异。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当属年仅18岁的小将樊振东接连战胜许昕、马龙两位超级选手后,第一个获得国乒男队“直通苏州”资格。樊振东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其实我和现在八一队的教练王皓在国际乒联决定换球之后,就有意识地做了准备。新球给我的感觉是吊起来更迟缓一些,运行速率慢些,能够给我更多时间、空间作调整,我的应变能力也就有所提升。我现在训练的很大一块内容正是适应新球。”

      张继科在本阶段直通赛首轮首场比赛中就被19岁小将梁靖崑淘汰,而同样首轮遭遇淘汰的还有昨天输给木子的女选手李晓霞。虽然伤病严重、社会活动繁多给两位大满贯选手的晋级制造了障碍,但在他们看来,“对大球不够适应”却是失利的另一重要原因。李晓霞说:“因为之前得了肺炎,两次住院,我连续3个月不能进行系统训练,在适应大球方面,我的时间明显少于其他队友。所以能打成这个样已经超出预想,我也做好了在苏州战绩不理想的心理准备。”

      年轻选手对大球更适应

      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国乒总教练刘国梁、领队黄飚不约而同地表示,“继科、马龙、李晓霞之所以被队友击败,与他们在适应新球方面不理想有关”。女队主帅孔令辉在总结前一阶段直通赛时,也指出“丁宁成绩不佳,需要提高对大球的适应能力”。那么类似马龙、李晓霞这样的超级选手为什么在适应新球上比年轻选手慢一拍?对此黄飚的解释是,“乒乓球运动是一项讲求规律、基本功的运动。像张继科、马龙、李晓霞这样的顶尖选手都在‘小球’时代取得主要成就,他们多年来已养成各自的打球习惯,改变起来的确需要下功夫。相对而言,年轻选手因为练球、比赛时间都远远少于老队员,他们尚有改造空间,他们对于新东西的接受能力更强”。樊振东的话也颇具代表性,“这两年我个子长了四五厘米,体重却减了10多斤,力量发生了变化,我感觉自己还有潜力可以挖掘,所以我可以变,也不怕变”。

      由于现在距离苏州世乒赛开赛只有不到3个月时间,主力球员对大球体现出的不适会不会给国乒在本届大赛的竞争前景蒙上阴影?对此一位国乒教练表示,“‘小球变大球’对各国选手来说都是公平的,国乒之所以多年来屹立于乒坛之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总能通过勤奋与思考摸索出最佳应变措施,球发生变化,恐怕更多影响的是国乒内部竞争,中国乒乓球队的整体优势地位不可撼动,当然也不得不提防国外优秀选手利用这次机会偷袭”。本报镇江专电 记者 肖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