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第一书记>新闻动态

河东八湖镇王疃村“第一书记”:村民致富指路人

2014年01月05日 11:02 作者:邓梦娇 来源:大众网临沂站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选派的两位‘第一书记’不但帮助村里解决生活上的难题,而且村里的草莓产业发展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品牌,他们就是我们村的致富指路人。”王疃村党支部书记王上庆高兴地告诉记者,“第一书记”耿兆国、“副书记”高山在驻村一年多的时间里,争取各类国家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帮助村民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村里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选派“第一书记”耿兆国(左一)高山 (左三) 与村民交流大棚草莓种植

      大众网临沂1月5日讯(见习记者 邓梦娇“临沂日报报业集团选派的两位‘第一书记’不但帮助村里解决生活上的难题,而且村里的草莓产业发展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品牌,他们就是我们村的致富指路人。”王疃村党支部书记王上庆高兴地告诉记者,“第一书记”耿兆国、“副书记”高山在驻村一年多的时间里,争取各类国家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帮助村民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村里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草莓种植是王疃村的传统主导产业,在草莓种植大户王长师的采摘基地里,新提升改造的高标准钢结构大棚宽敞明亮,大棚内20℃左右的温度让人感觉温暖如春。眼下正是草莓结果的关键时节,王长师正忙着给草莓授粉。

      谈起以前的草莓种植,王长师摇了摇头说:“原来的草莓大棚都是简易棚,根本不敢种多了,灌水都是通过自己挖的小水井,一亩地辛苦一年也就能挣个1万元钱左右。”

      “第一书记”耿兆国告诉记者:“驻村后,我们发现落后的“老旧简易大棚”和“大水漫灌”方式是阻碍王疃村草莓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就想从改造提升草莓种植方式入手,把草莓大棚进行提升改造,而且不用每年重复建设,这样就可以减低成本,提高效益。”

      “现在可是今非昔比了,自从“第一书记”组织我们到外地参观学习草莓种植和建设高标准草莓大棚等先进技术后,王疃村的草莓种植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改造成了钢结构大棚,管理上也更精细了。浇水由大水漫灌改成滴灌,棚内的湿度和温度要控制好,还新引进了将军和红颜等新品种。”王长师喜笑颜开地说:“我现在一亩大棚的草莓年收入就有3万多。这不,我新上了好几个大棚呢。” 

      王长师告诉记者,“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协调了200万元资金,在村南湖开挖了面积为15亩的大口井,建设了一处滴灌站,铺设管道2000米,解决了村南600亩草莓基地灌溉难题。并争取市农业开发办项目资金44万元,将村南草莓基地东侧的40亩老旧大棚全部拆除,用于草莓大棚改造提升,建设高标准钢结构大棚,建起了产量12万公斤优质草莓基地。

      农民要致富,前期资金投入是关键。“在帮扶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村民需要扩大种植规模,但手中资金有限,我们成立的资金互助会就发挥了很好的帮助作用。”“副书记”高山介绍,根据王疃村草莓产业结构特点,他们积极向临沂市扶贫办争取成立王疃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由市扶贫办拨付资金20万元,目前已发展村民50户入会,极大地方便了草莓种植户及时申请小额贷款。

      生产上的增收路子理顺了,改善村里的民生状况又成了摆在耿兆国和高山面前的问题。

      “俺们村过去有毛皮加工厂,村里面的水被污染了,每次喝水都要去七八里远的树沂庄拉水喝。”谈起拉水喝的历史,村民王重远满是心酸。“用塑料桶,使四五个,吃个在一集上,再去驮。”

      “第一书记”任职工作组发现这一情况后,积极向水务部门争取自来水改造提升工程,投资55万元,新挖水井,重新铺设自来水管,村民很快就可以吃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现在水井已经建好,等着自来水架到家门口,俺们就可以告别‘驮水’喝的生活了。”王重远憧憬着。

      此外,“第一书记”工作组还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市交通局,争取道路硬化建设资金30万元,对村南2条主要街道进行硬化,并对3条生产道路进行了统一整修。与此同时,“第一书记”筹措资金15万元,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栽植各类苗木2000多棵,安装太阳能路灯25盏,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谈起下一步的工作,“第一书记”耿兆国表示,随着王疃村草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草莓产量逐年增加,村民收入连年攀升。为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解决村内富余劳动力,“第一书记”工作组计划投资1000万元成立王疃村草莓合作社。据耿兆国介绍,合作社将以草莓收购、精细加工、速冻冷藏为主,占地面积7亩,建设2000吨位冷库,可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合作社建成后,实行精细加工,每斤草莓收购价格可提高0.4元左右,每亩可增加收入3200元,并可安排村内富余劳动力600人就业。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王目光)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