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李洪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国才能真正有家。谈起家风,我们自然会想到那些流传千古的爱国英雄,想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想到无数毁家纾难、舍家卫国的动人故事。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再到“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游和“精忠报国”的岳飞。我看到了那种心忧天下、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也深深感到,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是家风中一道厚重靓丽的风景,也是蕴含于家风中的灵魂。
我的家是沂蒙山区一个普通的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村属于滨海抗日根据地。从我小时候起,父亲、母亲就常常给我讲述抗战故事。每当母亲谈起往事,使她久久难忘的,还是抗日学生赵德友住在我家的情景。说起赵德友,母亲的眼睛总是格外明亮,流露出内心的激动和深情。
那是阴历7月份的—天傍晚,秋风徐徐,微有凉意。父亲和大哥在地里为黄豆和花生锄草。二哥在南庙上抗日小学,放学后领来一名抗日学生,有十四五岁年纪,个子不太高,但长得很英俊,圆圆的脸上透出刚毅之气。母亲从心底里疼爱这个孩子,就高兴地收留了下来。母亲看他小小年纪离家在外,不舍得让他干重活,有时让他看守场院。父亲和哥哥下地干活,就让他跟着玩。母亲还时常做点好吃的给他。闲暇之时,小青年们在一起比手,小赵的手最嫩。
小赵的家在沂水县的一个农村。他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想回沂水老家看看。临走时,母亲给他煎了些咸鱼,又炒了碗豆腐,包了些煎饼,还给了点零花钱,让他带着回家了。小赵走时很高兴,但回来后哭了。母亲询问后知道,小赵家里很苦,出生不久父亲就病故了,母子相依为命。小赵上抗日学校后,妈妈因生活所迫也离家走了。小赵哭着对我母亲说:“大娘,我没有家了!”母亲亲切地说:“孩子,这里就是你的家,有你哥哥、弟弟吃的,就有你吃的。”小赵也激动地说:“大娘,你就是我的亲妈妈!”
就这样,小赵在我家住了半年,就跟着八路军老六团出发了。过了4年,又是—个秋天的下午。母亲正在大街上和同伴们一起为部队缝大衣,看到一位八路军同志走到跟前蹲下,一把抓住她的手说:“大娘,你还认识我吧?”母亲开始不大敢认,后来猛然想起来了,惊喜地说:“你是赵德友吧?”小赵听后,也异常兴奋,眼里含着激动的泪花。他急着问母亲及全家的情况,并告诉母亲,他在抗日前线当医生,一直随同部队作战……
八路军在我们村住了半个多月,又开往前线去了。临走前的那个晚上,小赵来我家告别,他同我父亲、母亲、哥哥谈了很久,依依不舍,直至深夜。部队出发时,天下起了大雪,母亲送别村头,心情也格外沉重。
后来,母亲一直没有见到赵德友同志。每当谈起小赵,她总是说:“如果这孩子还在,他一定会来看我的!……”说着说着,又掉下了眼泪!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家经常住八路军、新四军和革命干部。母亲对我说过:堂屋里住过一个班,东屋里住过排长,还住过新四军伤员。有—次,部队用担架抬来一位伤员,放在堂屋的床上,母亲做了鸡蛋汤喂他,住了两宿,新四军出发时又抬走了。还有一次,母亲做了一锅面疙瘩,八路军部队未来得及开饭就紧急集合出发了。谈起这件事,母亲一直感到遗憾。在妇救会的组织下,母亲经常给八路军缝军衣、做军鞋、烙煎饼……她的心,同革命事业一起跳动。
我的大娘去世时留下了6个孩子,最小的四堂兄才8个月。大爷只好将四堂兄交给我母亲喂养,那时我大哥刚两岁,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着这两个孩子,并使他们长大成人。在那极其艰苦的岁月,在父亲、母亲的带领下,全家都投入了抗战事业。大哥曾瞒着父母偷偷跑到几十里外的八路军部队要求参军。因为他年龄小,部队没有带他。后来,他参加了青年抗日先锋队,经常站岗、巡逻,配合部队作战。然而,在一次夜间执行任务时,大哥被手榴弹炸伤了腿,因而承受了巨大的苦痛。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我的大堂兄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二堂兄参加了八路军老六团,转战于蒙山沂水,抗战胜利后,又跟随山东部队挺进东北;我的二哥和四堂兄一起上抗日小学,并积极做好党组织交给的工作。
我的父母都生于清朝末年,曾经受过无数的苦难。然而,他们透过抗日的烽火,亲身感受到家庭的命运和共产党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漫长而艰苦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把共产党看作穷苦人民的希望和救星。他们坚决支持拯救民众于水火的抗日斗争,深爱为抗战而无私奉献的人民军队和革命干部,并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去勇敢战斗。从父母的身上,我认识到沂蒙精神的伟大,感受到沂蒙人民的崇高。“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个孩子上战场”,就是无数沂蒙家风的生动写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家中仍然经常住县里、区里的干部,也多次住过解放军,父亲、母亲一如既往地对他们非常关心和爱护。母亲经常说:“祖国就是养育我们的母亲,什么时候都应忠心报国,国家有难更应挺身而出。”因此,爱党爱军爱国的家风一直在我们家中延续。
后来,我胸怀报国的理想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我受到了许多正规的教育,但也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在父母的家风影响和激励下,我们成为新一代家风的传承者,带领全家积极参加“希望工程”建设和献爱心活动。从去年开始,我和爱人卢中华还把自己撰写出版的《沂蒙抗战》《蒹葭苍苍》两套价值13﹒6万元的图书陆续捐献给国家、部队和社会。今年,我们又参加了“大手拉小手”活动,到临沭县大兴镇捐助贫困学生上学。我的两个女儿及其爱人也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平时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并坚决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参加各项捐助活动。大女儿刘静还在莒南县资助了一名贫困孤儿学生,并与其建立了联系。我们还经常参加一些公益事业,积极组织开展老年体育活动。我们感到,高尚的家国情怀需有博大的爱心,即始终不渝地爱党爱军爱国爱人民。大爱无言,至亲无边,情深无量,忠心无限,当大爱洒遍神州,奏出一曲曲和谐奋斗之歌,就可以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愿家国情怀伴随着祖国的腾飞愈加浓烈,愿人间大爱在家风中永远熠熠生辉!
(作者 刘洪连)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李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