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征文:生命的教育

2017-10-11 09:0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夏春梅
play
" />

  《舌尖上的中国·家常》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我要讲述的便是我家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要出场的主角,也就是我的爸爸妈妈。这是一对八十年代初,十七岁便认识,而后三年未见面未联系,最后结了婚的夫妻。和普通的夫妻、普通的家庭一样,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家也是欢声笑语后便一地鸡毛,唇枪舌战后又相聚一桌。

  忘了哪位伟大的作家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毋庸置疑,我的家庭是幸福的,但是和大多数幸福的相似的家庭不一样,我的家又是特别的。特别的原因就在于家里两位思想完全不同的人士:号称七十年代高考落榜、每天都要花一块钱买报纸看的爸爸,和大字不识几个,宁愿步行两公里也不愿意花一块钱坐公交车的妈妈。

  说起他们俩,我便想起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过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如果作为一个农民,没有多少学识和理想,在村里做一辈子的农民也就罢了,关键是这个农民读了几年书,又正好有些想法,从此注定他会有些庸俗的烦恼,或许正是这庸俗的烦恼,我们才得以活出另一个世界。是的,那个没有什么学识和理想的人就是我的妈妈,那个有着庸俗的烦恼,让他和我活出了另一个世界的人便是我的爸爸。

  虽然这是两个从价值思想、生活方式到人生追求完全不一样的人,但却是教会我最多,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人。就如老舍在《母亲》中写道的那样“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我的爸爸妈妈便是给了我生命教育的我真正的老师。

  如上述所言,我的妈妈,一个没有什么学识和理想,但是有着自己朴素的处世之道的善良的农村妇女;一个从我几岁到我二十几岁出门都会不厌其烦的告诉我走路要看车、靠右边走的爱我至深的人;一个会骄傲地跟我说“你爷爷奶奶、邻里邻居说不出我一句坏话”的人;一个教会我要坚忍执着,要顽强不屈,要永远充满希望的人。

  说起我妈妈的好,我大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三天三夜。但是这不是我今天要讲的事,今天我要讲的是妈妈对我的生命的教育,或者说根本不是教育,而是影响,是日常生活无处不在的影响。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小的时候的我不但以为妈妈不喜欢吃肉,还以为妈妈的手是铁做的,不怕冷。记得小时候,冬天特别冷,感觉像是能把人冻死一般,每次家里吃完饭,碟子、碗筷就堆满了一盆,因为水桶里的水都结了冰,大家都自动的远离,所以刷碗的任务都是由妈妈完成,每次看着妈妈的手浸在冰水里,被冻的通红,我都会不由的问她,“妈,是不是很冷啊,还是用热水刷吧”,现在想来,前半句话真的是废话。每次我妈妈都会没事儿似的说“不冷,一点都不冷,热水还要用炉子烧,咱们省点煤炭今年就不用再买了。”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妈妈这叫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只是觉得妈妈的手真厉害,都不怕冷。直到后来高中冬天在学校吃饭,吃完饭都要自己刷餐具,才知道冬天的水是真冷啊,而每当我想要抱怨学校的条件差,生活苦的时候,我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冰水里妈妈那双被冻得通红的手,或许,这就是妈妈给我的教育吧。

  当然,我妈给我的教育远不止这些,我时常很诧异,为什么我妈没接受过什么文化教育,却总是能讲出那么多有哲理的话。比如,我妈每次知道有谁借钱不还、还赖账的时候,就会说:“当你有难事问别人借钱,别人借给你,就好像是你挑一重的担子走路,别人帮你把担子从这个肩膀换到另一个肩膀上,这样你就能喘口气,歇一歇,一定得记得别人的好。”比如,知道谁家闹矛盾时,她总是会说,“过一家人不容易,得多让着点,得使劲往一块聚,可不能闹。”比如,在我告诉她,我和谁谁谁玩的特别好的时候,她总是会告诉我“火心要虚,人心要实,交朋友一定要真心实意。”

  如果说我身上基础的教育是妈妈给的,那改变我思想的教育便是我爸爸给的。

  同如上述所言,我爸爸是一个读过几年书、有些想法和庸俗烦恼的人,一个与时俱进、有着独立思考的人。只要有时间,他会每天坚持早上看早间新闻,晚上看新闻联播,关心时事政治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虽然我妈不予苟同,而且屡屡鄙夷他不知自己是谁,但是我爸爸还是坚持了三十年。我爸给我的教育,不似我妈那般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是直接的言语提点和交流。学生时代,每个暑假,我爸看到懒洋洋的我,都会让我列学习计划,规定好学习时间;每次看到我在家宅着不出门,他就会不住得催促我去锻炼;每次看到我笔记本上的字,就会嘲笑一番,然后提醒我该练字了。

  我第一次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还以为是我爸自己说的,那是我一年级毕业升二年级,我把一年级不用的课本堆的房间满地都是,我爸很生气,拿着一个纸箱子,一本本的竖着给我放进去,排整齐,然后跟我说了这句话,当然我觉得这个比喻一点都不好。后来,在我二年的时候,学校发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我爸还在书的最后一页写了一首打油诗给我,“一年三百六十日,努力学习多读书,少年不知读书好,到老方悔读书迟”。那本书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是三百首唐诗我当时全部记住了,而且这首诗,我一直记到现在。再到后来,我跟我爸说我大学毕业想考选调村官,但是因为觉得再回到农村工作,会有点丢人,内心很犹豫。我爸给我打了一通很长的电话,他跟我说,选择正确的道路是最重要的,过程可能会艰辛点,但是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没问题。我还记得,通话最后,爸爸告诉我,“你现在长大了,你做什么决定爸爸都全力支持你。”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我最感谢谁的话,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了,他们不但给了我生命,而且给了我生命的教育。

  “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家常》中的另外一句话。也是我讲完我家的故事最想说的一句话。(作者:夏春梅)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