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征文:“贪”字没牙吃良心

2017-10-11 10:1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冰
play
" />

  我出生在那个全民的心思都日夜辗转在裹腹的年代,饥馑也在我成长岁月里投下了的尾影。

  我六岁那年,父亲因肺病住进医院。母亲只给家里留下一袋口粮,其余的全卖了给父亲抓药,又用陪嫁的玉镯换回二十斤大米给父亲养身子。离秋收还差一个来月,家里断了粮,弟弟饿得又不会走路了。我就瞅着母亲去医院的空儿,游过河从生产队地里偷偷掰些挂浆的玉米回来啃着喂弟弟。没几次,就被母亲发现了,她狠狠地打我,一边打一边哭,洒了我一脸一身的泪。这是母亲第一次打我,也是唯一一次。

  其实那个时候,偷挖几个红薯、掰几棒子玉米接济饥荒,是常有的事,乡间称作“啃青”,大家态度上还是宽容的。每次母亲看到有人“啃青”,都别过脸扯着我绕着走,像什么都没发生。有次我向母亲说,那个小伙伴偷吃豌豆,舌头都绿了,谁谁偷烤红薯,脸吃得像个花猫。小孩子脸上藏不住事,我告别人状时,嘴角的口水又把我出卖了。母亲严厉教育我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人穷不能短志气,还说学好千日、学坏一时,人家是人家,你是你,以后离他们远远的。母亲没有文化,说不出“饿死迎风站,不侵一穗谷”之类的话来,挂在嘴边的多是“偷人针,拿人线,长个‘厥眼’给人看”之类的俚语。

  我上小学后,温饱还是无虞的,但“饱”并不代表“不饿”,真正解饿是要油水的,没有油水,照样饿,姑且称之为“饥饿感”吧。“饥饿感”直接的表现就是“馋”,对孩子来说,对荤腥的贪恋,是入骨的勾痒。荤腥主要来自沟塘,黎黑色的螺丝、须爪妖娆的青虾、柳叶状通体透亮的各色小杂鱼,是孩子们解馋的佳肴。捉到小鱼小虾,不剖不择,随手掐片荷叶缠裹,捡来砖头瓦块就地支灶生火。等荷叶外层烤至焦糊,清腥的香气从缝隙里飘溢而出,像伸出的一只只小手,撩人胃蕾。

  后来分田到户,河塘沟渠因难以切割而“公”着。“公”自然有“公道”,除了每年集中组织一两次捕捞外,平时村民谨遵“河规”:一是不用制式的渔具,钓钩、网罩、罾罟、渔笼均在禁止之列,徒手是最无异议的,因而练就了一批民间摸鱼高手;二是只能捉野生的杂鱼,公家放养的青草鲢鳙属禁止之列,长大的杂鱼也要归公的,比如黑鱼,这种处于食物链的高端的鱼类,人们是不会放养的,但一旦长大,抓到后就要放归河里,这就是那时的公私界线,泾渭分明。

  人人有着一颗羞恶心,又都有一个臭皮囊。当饥肠咆哮或馋虫肆虐的时候,羞耻感便会让位于臭皮囊,“人”就退化到成了“物”,这是一条黑鱼带给我的体验。

  村口西南有一片低洼地,村民叫它大滩,大滩因水浅,是孩子们的夏日乐园。那天临近正午,大滩里的水晒得有点烫脚,我上岸后躺在柳树下睡着了。梦里母亲吆喝我回家吃饭,饭桌上摆着一条香喷喷的黑鱼,我刚要动筷,黑鱼却突然张开了嘴,狠狠咬住我的手不松口。我悚然惊坐,突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条黑鱼跃出水洼正趴在不远处的滋泥里。我箭一样“嗖”地冲过去,它艰难地翕动着腮鳍,吐着泡沫,延口残喘着。与惯常所见的黑鱼不同,这条黑鱼脊背呈秋草样的青黄,腹部灰白且异常饱满,凸起的弧线似一轮弦月。它是位等产的母亲,由于水位下降,它失去了盘根树、砂礓窝等硬质的排卵地。憋着一肚子籽无处可甩,水又热得难奈,它只好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逃离出水,不问生死。

  一个终年难见荤腥的少年,面对天赐的如此肥美的尤物,诱惑无疑是巨大的。那个年代,“公家财物不能私有”是刻进骨头里的“天条”,我抱起黑鱼,想到被发现后周围人的指指戳戳,想到父母的痛斥与责打,极不情愿又无奈地把它放回水中。几分钟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那条黑鱼又跃出了水面,落在我的脚旁,奄奄一息。这次臭皮囊彻底成了主载,所有条条框框和羞耻感瞬间分崩离析。带走它,我很快为自己找到了充分的遁词:这是天意,是它自己蹦上来的,何况我已放走它一次,我不带走它,它也会死掉的。

  不像平时摸点小鱼小虾,随便烧烧燎燎即可下肚,这么大一条黑鱼,到哪里去做呢?去自己家、爷爷奶奶家或者亲戚家,无疑是自投罗网,断然不行;送村里其它人家,怕也没谁敢收留,毕竟黑鱼和我都是“有主物”;对,去村东头张奶奶家,她是村里的“五保户”,我家每次改善伙食,母亲总要盛碗饺子或撕个鸡腿差我送过去。

  事情很快就败露了,我想这事肯定是要“上会”的。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极其严格,方式也特别——开“家务会”。后来我当兵到部队,才知道有个会议叫“班务会”,还写入了条令条例。父亲曾经在部队服役八年,当了七年的班长。“家务会”无疑是“班务会”的家居版,他自然驾轻就熟。果然不等母亲提议,父亲先开了口,说晚饭后开会。那天,父亲没有惯常的武声大气,也没有淡薄功名利禄、视金钱如粪土之类的豪言壮语,只平静地说公是公、私是私,不是自己的东西,大风刮来的不要、浪头打出的不捡、来路不明的不沾,外财不富命穷人,“贪”字没牙吃良心。他是说给我们听的,也像是说给全世界听的。父亲的话矫正着我人生航向,也带给我钙质和自制的力量,成为我的一生恪守不渝的信条。(作者:王冰)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