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家应该是社会组织的最小单位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父母传承给我的家风就是:勤劳善良,为人诚实;崇尚知识,崇拜英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每个人都要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每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就形成了社会的民风和社风。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良好的家风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因此,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家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乡愁,也就是那一份浓厚的家国情怀。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风和家教,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是我们良心所系的最好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延续不息的营养土壤,是最有助于我们树立健康而强大价值观的东西。对此,我有自己深切地感受。人生走过了许多年,我对自己的家有了太多太多的感受,尤其是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上,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思考,这应该就是家风吧。小时候,是听着故事长大的。
父母教给我的是:崇拜英雄,崇尚知识。
父亲自少年起就参军了,先是剿匪,再后来就是1950年抗美援朝,所以,军人誓死保卫祖国的爱国情怀,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我记忆起,就在听父亲的战斗故事。讲他在朝鲜战争中的艰苦与凶险。最常讲起的是1951年4月底到6月初的五次战役,由于父亲所在的12军在打过三八线,继续向三八线以南推进时受阻,当时父亲所在的部队已经打到了汉城以南,再往南,仅剩下两座城市就拿下朝鲜半岛了。由于推进速度过快,后勤给养没有跟上,粮食、弹药无法供应。又因为美军海上登陆,用强大的炮火做掩护,先是美国工兵能够在短时间内修筑攻事,然后陆军进入隐蔽体进行战斗。以这种形式,美军节节逼近,爸爸所在的部队弹药打光了,每个人自己身上背的炒面也不多了。天也不作美,大雨持续的下,几天也没有停,部队伤亡严重。这时,接志司(志援军司令部)的命令,先向东撤,再一路向北。爸爸和战友们在大雨中急行军,炒面袋子里的炒面,已经成了浆糊,饿了就抓一把,张开嘴喝点雨水。就这样走了几天几夜,连浆糊炒面也吃光了。这时,在汉江南,又遭遇了联合国军,在突围的过程中,他们六七个人与部队失去联系,两天多没有吃一点东西,他们走进了大山里,远处看到有老百姓的房屋,希望能够找到一点吃的东西。结果,屋里空空荡荡的什么吃的都没有。于是,他们就找能吃的野菜充饥,结果不知误食了什么野菜,中毒,拉肚子,在大山里躺了一天多。第二天,幸亏遇上了朝鲜人民军,带着他们一起走出了大山。
父亲时常给我讲的故事就是上甘岭战役了,时至今日依然再讲。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父亲说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他们足足与联合国军搏斗了43天。这期间,土耳其的一个旅,第一次冲锋就被他们全部消灭了,就连番号也被取消了。
上甘岭地方很狭小,却是通往南朝鲜的要塞。为了打开通往南朝鲜的大门,美军原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也就是我们说的上甘岭。战争开始的第一天,美军动用了许多门重炮,多辆坦克,天上的炮弹像雨点一样密集,志愿军在防空洞里,只感觉地动山摇,两个人对面说话都听不见。这样的轰炸炸了一整天,原来的两座山是原始森林,43天后,山上连一棵草都找不到了。由于前沿部队没有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上甘岭战役的第一天,志愿军就伤亡五百五十多人。
通往前沿阵地的电话线全部中断,失去指挥。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敌人爬上前沿阵地,战士们各自为战。
战役结束后才知道,这一天里,敌向上甘岭发射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标高被炸掉了整整两米。
战友们牺牲了太多太多。每每讲起这一仗,父亲的眼里总是满含泪水 ,哽咽着说非常想念自己的那些战友,战场上,在不经意间就是去了生命。
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但看完之后爸爸总是说:没有拍出当时上甘岭战役真正的惨烈情景,不够真实,战争可不是闹着玩,稍有不慎,命就没了。父亲说,他们一个连几百人,上甘岭战役后仅剩下了三十几个人,且多数负伤,战后紧急整编,所以就连战友也都联系不上了。以至于在1960年时,父亲在济南火车站与上甘岭战役后失联的一个战友偶遇,当时两个人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人就是自己的战友,并且还活着。
父亲还经常给我讲黄继光的故事。最令他欣慰的是:文革时期,父亲出差路过黄继光的家乡四川省中江县,专程看望了黄继光的母亲,并祭奠了自己的战友黄继光。
在父亲的熏陶下,保家卫国,做一个有血气的军人,成了我一生的理想。使我懂得了:爱国,就要奉献。保家卫国,就要有舍生忘死的精神。
在抗美援朝期间,父亲从侦察连被调到了炮兵司令部,正是在那里,父亲受到了郭涛司令的许多教诲。郭涛司令(后为南京军区司令)告诉他,祖国需要建设,需要有知识的人才,发展经济,需要知识,国富才能民强。郭司令一遍一遍地告诉他,只要咱们都活着,回国后,我亲自送你去上大学。所以,抗美援朝结束后,父亲以惊人的毅力,考取了公安大学。现在父亲虽已是耄耋之年,依然每天都要看新闻、看报纸,关心着国家大事。
父亲在学习上的这种意志力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记得我上中学时,学习懒惰,父母总是告诫我,只有学习,才能使自己更加充实,才能了解外面的天地,才能胸怀宽广。尽管那时不太懂,但也知道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虽然在学习上也会偶尔偷懒,但还是比较努力的。父母适时的忠告促成了我的学业,也使我养成了每天都要看书学习的好习惯。
父母的教诲:崇拜英雄,崇尚知识。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了我巨大的力量,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使我终生受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深刻地理解了家风和家教的重要性,父母的适时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最最重要的一环,这种启蒙教育,需要的是父母的正确引领。这种传承就是家风,能使每一个家庭成员“修身”。这恰恰是中国人最切身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家和万事兴。(作者 李勇)
返回临沂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