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艳彩
进入5月下旬,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北京市民发现一桩怪事:明明是蓝天白云的好天儿,可手机APP里却常常提示有污染。
仔细看监测数据,原来“隐形杀手”臭氧已经悄悄取代PM2.5成为北京首要大气污染物。
据了解,北京市从2013年开始监测臭氧污染物以来,发现臭氧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而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则显示,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但是主要污染物的比例发生了一些变化,臭氧污染逐步凸显出来,在有些地区甚至取代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
臭氧污染程度几何?
74城市臭氧浓度逐年上升
自2013年我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来,臭氧污染问题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
以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为例,2013年,三大区域超标天数中都是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臭氧则处于第二位或第三位。
2014年,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超标天数中依然是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臭氧分别占第三位和第二位。但是,这两大区域PM2.5年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而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同比则分别上升4.5%和6.9%。珠三角地区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同比上升0.6%,虽然上升幅度没有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那么大,但是臭氧直接取代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
而到了2015年,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超标天数依然是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臭氧均列第二位。珠三角地区超标天数中依然是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时指出,2015年,颗粒物为主要污染因子,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增多。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总超标天数的16.9%。
全国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的年际比较情况显示,臭氧浓度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达标城市比例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臭氧具有季节性高发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夏季。对比北京市2013年~2015年的环境状况公报可以看出,北京市臭氧污染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超标集中时间也有所变化,2013年为5月~9月,2014年为4月~9月,2015年则为4月~10月。
这也是为什么进入5月以来,明明朋友圈里晒蓝天白云的日子多了起来,但是监测数据却与公众的感受有所差别。欺骗我们眼睛的,正是臭氧。
臭氧为何难以捉摸?
单纯减排可能适得其反
臭氧替代PM2.5,成为最近一段时期的首要污染物,北京不是个例。浏览环境保护部网站AQI日报栏,南北方有不少城市出现了臭氧“唱主角”的现象。
为什么臭氧在夏季比较突出?这与臭氧的生成密切相关。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谢绍东介绍,臭氧不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的,而是由氮氧化物和VOCs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臭氧的前体物排放影响臭氧的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高温、晴朗、湿度小和日照充足的天气有利于臭氧生成。
但是,为什么前些天哈尔滨在阴雨连绵的情况下也出现了臭氧污染?
据介绍,臭氧具有传输性。当臭氧生成后,会随风向下风向传输,因此,通常情况下,下风向的臭氧浓度相对较高。但是,由于臭氧性质不稳定,在随风飘散的过程中如果条件成熟,可能会被还原成氧气。
从臭氧的生成来看,要控制臭氧污染必须从其前体物入手,减少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
然而,实际情况是,单纯减排对防治臭氧污染的作用有限。
“并不是说发生臭氧污染时,只要减少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量就能降低污染。臭氧与其前体物是非线性的关系,有的地方臭氧的浓度取决于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有的地方则取决于VOCs的浓度水平,如果控制不当,臭氧的浓度不仅不会降低,反而还会上升。”谢绍东说。
对于优先控制VOCs还是氮氧化物,目前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不同地区臭氧产生的机制各异,即使同一个地区在不同时间点也可能有所差异,与当时的气象条件、排放特征等因素有关。
环境保护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曾表示,我国对于臭氧污染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科学制定VOCs和氮氧化物减排比例,有效实现臭氧浓度降低,是当前臭氧污染治理的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VOCs的来源也比较复杂,不仅有人为排放的,自然中也存在着不可控的VOCs。减少前体物排放,主要指的是人为排放部分。但是,有关人员表明,目前VOCs控制还存在源底数不清、标准缺失等问题。这也为臭氧控制带来了一定困难。
今年开始实施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首次将VOCs纳入监管,“十三五”期间,VOCs也被纳入总量减排指标。专家建议,要加强对臭氧形成机理的研究,做到对症下药,制定适用于当地的规划和措施,科学指导公众参与治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艳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