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凡人说(15)重伤不离岗 用心点亮沂蒙城

2019-02-20 10:08:00 来源: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 作者: 刘元迪 朱孔杰
play
" />

  编者按:沂蒙大地,一直是一片蓬勃发展的红色热土。今天起,大众网特别推出“沂蒙凡人说”系列报道。大众网记者将深入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把镜头对准我们身边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小人物”。让我们一起分享奋斗的快乐和感动,积蓄温暖与力量。

  沂蒙凡人说(15)重伤不离岗 用心点亮沂蒙城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记者 刘元迪 通讯员 朱孔杰

  临沂夜景美丽迷人,如梦似幻的灯光让整个城市显得既温暖又靓丽。当人们陶醉于临沂奇妙夜景的时候,可曾想到一个默默无闻的行业——城市景观照明。临沂照明人攀高楼,上大桥,一丝丝一线线,为临沂城编织着美丽画卷,而作为景观照明管理科科长的王启凯,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

  据悉,自2005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王启凯始终奋战在一线,共参与维修路灯3万余盏(次),维修景观灯饰2万余盏(次),处理电缆故障397次;参与完成173条背街小巷、1627盏路灯的亮化建设任务;参与新建、改造了凤凰广场、滨河国际、光耀荷兰水乡等158座楼宇的亮化提升任务,并连续3年参与完成解放路、北京路、五洲湖等区域春节节日亮化工程建设任务。

  2011年春节前夕,王启凯在对照明设施进行夜间看护、巡视中,被逆行的车辆撞伤,导致小腿骨折,伤势严重。2011年5月,为迎接创城,作为当时路灯处负责工程建设的施工员,在腿还没有康复、行动不便的情况下,王启凯坚持回到工作岗位上,每天拄着拐杖奔波在工地现场。一到下午,王启凯的小腿就开始肿疼,他总是强忍着,蹲守在工地上工作。身边的同事受其感染,一起克服工期紧张、施工面紧张、人员紧张的难题,保质保量准时完成了任务。

  蒙山社区亮化工程是2011年临沂市创城网格化管理下的一件惠民工程,由于老社区各种管线情况异常复杂,高压线、地下电缆、下水管交错设置,对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当时,王启凯不顾腿伤,昼夜蹲守现场,拄着拐杖在工地调度人员、机械,现场指挥处理情况,随时完善施工方案,使各道工序有机衔接。

  同事们心疼他的腿伤,劝他早回家,王启凯总是笑着说:“这就回去,这就回去”,却依然坚守在现场,领导没办法,只能责令他回家休息。可“倔强”的王启凯,第二天早上7点又回到了工地现场。就这样,在他的影响带动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蒙山社区照明工程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建设任务。工程竣工亮灯后,大大改善了该区域的照明状况,给附近的居民送去了光明。

  由于经常深夜才回家,第二天一早就到单位,王启凯开玩笑说,刚满一岁的儿子都不认识他了。

  作为一名一线工作者,王启凯深知,仅仅肯吃苦、肯拼搏、有敬业精神,这还远远不够,只有不断完善提高自己,把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才能真正发挥自己作为一名技术骨干的作用。

  2016年11月,黄金水岸6栋楼宇亮化工程开始施工,作为全市第一处动态联动的景观亮化工程,没有成熟的案例借鉴。王启凯深感责任重大,工程做好了能给全市人民又增添一处夜间观景的好景点,做不好开发商投资的几百万元可能打水漂,也可能对全市正在开展中心城区亮化造成影响。

  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力实施,王启凯和厂家技术员时刻奋战在施工第一线,掌握着施工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根电源线怎么敷设,每一根信号线怎么连接,他都亲力亲为,每天7点钟就到达施工现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下午6点钟进行技术总结,为不影响广大群众夜间观景效果,每晚22点后进行程序调试。历时2个月,终于将一幅完美的动态联动的夜景亮化,呈现给广大市民。

  从事城市照明管理工作近二十年来,王启凯从一个二十出头的青涩学生,成长为全处的顶梁柱。回首十几年来的酸甜苦辣,他表示无怨无悔。“能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热爱的照明事业,是我的追求。积极进取,把临沂城的夜晚建设的更加亮丽美好,是我的心愿。”王启凯在接受采访时说。

返回临沂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