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随笔:铁道兵营房里的故事多

2018-04-03 17:4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陈宝良
play
" />

  清明时节,气温宜人。既是人们外出旅游、户外赏花的大好时光,又是人们祭奠先人、扫墓立碑的传统假日,还是机关学校、厂矿企业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节点。许多学校邀请参加过战争的老八路和当过兵的老战士上课,给同学们讲述战斗故事和火热的部队生活。我作为在和平年代参军的铁道兵来说,讲点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讲讲铁道兵营房里的故事吧。

  我是1978年2月参军的铁道兵,来到部队湖北谷城新兵连才知道是修铁路的队伍,下到老连队后才真正体验到部队生活的艰苦。老连队驻扎在武当山洞口的一个山坳里,房子是土坯筑起框架、上面盖上油毡压上草,特别的简陋。冬季为了室内保暖,睡觉的大通床下面垒上通热管道(称为地火龙),每个排一个烧火棚加热取暖 。伙食上也很单调,每天每人的伙食标准才四毛七分钱,仅够连队购米、面、油的,吃菜全靠自己在营房附近开荒种菜。连队改善伙食、吃顿肉只能是靠自己养猪,每逢过节连队都杀头猪,像过年一样热热闹闹,生活还是挺有滋味的,整个连队充满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处处洋溢着青年人的欢声笑语。虽然事别40年了,但回想起往事仿佛就在昨天,难忘的军旅生涯还历历在目,想起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时激起了写作的兴趣,对过去的兴事有着不吐不快之感。

  开荒种菜

  我是78年5月份下到老连队的,老连队驻扎在武当山洞口的一个山沟沟里面,此时正是春夏交替的季节,满山遍野绿色铺地。营房附近的山坡上到处是补丁式的菜地,一小块一小块的连在一起,种着各种蔬菜十多样,有牛皮菜、有莴苣、有长豆角、西红柿等等,一片片绿茵,一阵阵花香,不亚于城市的植物园。

  听老兵讲,起初这里是一片荒山,部队驻扎后经过一茬茬的老兵开垦,才成为今天的模样。荒山开垦也是按班、排分片的,我们一排在营房的东边山坡上,我们一班大大小小的有十多块地,分别种着各种蔬菜,连队要求各班种菜按季节计划种植,不能都种一个季节的菜,以免蔬菜过剩和短缺。

  种菜都是利用早晚业余时间,尤其是早晨到厕所抢粪记忆犹新。山坡上的菜没有肥料长不旺、产量低,完不成上交任务,因此大家都很早起床跑到厕所坑里抢肥。部队厕所建在一个山坡上,挖了一个长10米、宽5米、深3米的长方形深沟,用木头支撑、苇席搭建起来的,上部分用来入厕,下部分象征是化粪池,池的侧面有个门,人可挑着木桶,穿着水胶鞋、戴着草帽进去挑臭水浇菜。有时上面的大便都能砸在头上,但大家都不怕脏,还都抢着去挑,晚点就抢不到,想想当初人们的思想多么单纯,又多么可爱呢。

  连队每年都进行年终工作总结,副业生产是总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各班、排每月上交的蔬菜都进行统计,连队按上交数量评比出名次,前三名的班、排分别发放纪录本和钢笔。有的战士大小劳动积极主动被评为连、营、团嘉奖,还有授予“五好战士”称号,佩戴大红花,上家寄喜报。当时每位战士的集体荣誉感特强,人人争当先进蔚然成风,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成为部队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上山砍柴

  南方的冬季虽然来的晚些,但进入到立冬季节还是挺冷的,连队一般在立冬后室内就要取暖了。南方因柴多煤少,取暖还是采用土办法:将大通床里面垒上火道,将三个班的火道在地下相互联通,再引到烧火棚加柴取暖,这种方法在北方叫烧炕,在我们连队给它取名叫“地火龙。” 

  烧“地火龙”不少用柴,一个冬天下来全连要烧掉好几万斤,上山砍柴列入了连队每月的“训练”计划。整个冬季连队每个星期都以排为单位组织砍柴,四个排轮流出动在工具上可以相互借用,出发前副排长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如扁担、绳子、锯子、斧头、药箱、干粮等等。听说以前在附近砍柴就够用的,后来周围5公里内就没有可烧的柴了,这样只能早出晚归,到10公里以外的郧县深山去砍了。

  我们新兵第一次进山很好奇,象放飞的小鸟一路不觉疲劳,到目的地排长讲了注意安全等等,当时就排长有手表,规定好太阳剩一竿子高就集合,大家三五成群的分散开来,砍柴能力就各显神通了。砍柴过程中我们北方来的兵与南方兵有很大差距,南方兵轻车熟路显的很轻松,北方兵累的满头大汗找不到可砍之柴,大家集合后砍柴数量就立判高低。回家的路上更是叫苦不迭,人家挑100多斤走的很快,我们挑不到百斤累的走不动,拖在后面想哭、又想家、还不能回家,回想起来部队真是锻练人的大熔炉。

  打猪草

  “打猪草”这个词当时在每个连队都很流行,战士们吃过晚饭三五成群的到田埂路边打猪草。将挖来的野菜、嫩草按班上交给饲养员,每个班都有个记帐本,由副班长负责过磅秤给饲养员并双方签字认可,每月连队公布各班、排上交情况,并将此作为评比先进班、排的依据。打猪草也挺有意思,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一边打草一边聊天,聊聊家乡的风俗习惯和山南海北的新鲜事,在不知不觉中就打满了篓子,显的时间过的很快,很多战友的家庭状况也是在打猪草的过程中得知的,尤其是对谈论女朋友,女同学之类的话题更是印象深刻,脑中不忘。

  我们连队的副业生产在周围几个连队中挺有名气,不仅种的菜好,养的猪也很好。记的饲养员是76年的湖南兵,他叫黄锡林,不怕苦、不怕脏、很勤快,每天将猪舍冲的干干净净。上午切猪草,将昨晚收的猪草切成段,下午煮饲料,将洗净的猪草放在锅中加上玉米粒煮熟。他精心照料着大小23头猪,其中还有两头母猪,在他细心护理下不停断地为连队下崽,补充着生猪的出栏率。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敬业工作,给全连战士带来了“口福”,除节日外基本上每个月都能杀头猪,让战士们吃上肉。大家都很敬佩他,每年给他立功,还入了党,他是连队最可爱的人。老黄,你现在过的好吗?我向你致敬!

  光阴似箭,转眼40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首长和战友们生活的好吗?我们的部队1984年集体转业,现在的“番号”叫“中国铁建”,我们的战友也都转为铁路建筑工人。现在虽然还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但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施工设备先进、科学技术领先、经营范围广阔,企业走出国门,尤其是“中国高铁”已成为世界上最靓丽的名片。故事来源于生活,生活创作了故事,每个人天天都生活在故事之中,创作只有根植在生活中才能写出鲜活的故事来,铁道兵的故事有讲完的时候,但筑路人的故事是永远也讲不完的。(文\陈宝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