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归崮乡当头雁 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孟良崮下兵支书”王兆兴回乡任职记

2024-09-09 19:0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宋增富
play

  700公里,少年追梦、从戎报国,600公里,撇家舍业、建设家乡,说的是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金水河畔兵支书王兆兴。

  王兆兴,现任蒙阴县桃墟镇大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02年12月参军入伍,并在汶川抗震救灾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退伍后在河南省创办韬光商贸有限公司,2021年5月作为“归雁”优秀人才回引。穿上军装,他保家卫国、善作善成;脱下军装,他敢想敢为、勤耕不辍,成为一名“兵支书”,自上任以来,他充分发挥“头雁”的引领作用,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全力打破村集体所面临的困局,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着力打造可持续、可复制的集体经济样板,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从“落后”到“先进”的华丽蝶变,成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典范。

  探索复合“种植法”,成功奏响“致富曲”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王兆兴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困扰村民的“钱袋子”问题上。大庙村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果业发达,但蔬菜冬季产量不稳定、桃树冬季进入休眠期,影响了农民冬季收入的稳定性。王兆兴立足大庙村传统种植历史悠久的经验优势和村内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的地理优势,决定在发展大棚种植及林下种植上做文章。

  经过多方考察与学习,王兆兴发现羊肚菌的生长周期与桃树的休眠期以及大棚蔬菜的淡季互补,可将春耕变春收,他广泛发动村民成立易和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大棚蔬菜+羊肚菌”、“桃树+羊肚菌”复合种植模式,新建大棚80余亩,试验性种植了10余亩的羊肚菌,亩产达到2000斤,每亩创收近8万元,成功改善之前大棚收益较低的情况,真正实现了一地双收,给农民收入做了实实在在的加法,也为本村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有了羊肚菌的成功经验,王兆兴开始琢磨如何继续发展这种复合种植模式,以获得更稳定的收入。进一步扩大林下种植规模及种类,除羊肚菌以外,还培养种植了草莓、平菇、大球盖菇菌等作物;同时尝试种植高经济价值作物,协调流转金水河沿岸45亩水淹地栽种水生植物如水芹菜、茭白等,流转30亩的山岭地栽种丹参,以最大程度促进群众增收,让村民实实在在的受益。这些看似普通的“土特产”正变成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器。

  念好乡村“人才经”,激活致富“源动力”

  作为一名80后的兵支书,王兆兴深刻认识到只有大刀阔斧推进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才能鼓起农民的“钱袋子”。羊肚菌的种植技巧性强、专业性高,稍不注意都可能让羊肚菌的生长发育出现问题,拥有能够种植羊肚菌的专业型人才成为大庙村合作社真正得到推广的必由之路。

  王兆兴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提出要明确引育“三类人才”,一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实现羊肚菌高效种植,在镇党委政府的牵头下,他亲自到济南邀请专家到村指导羊肚菌种植技术,多方对接农科专家、科研团队,联系省农科院专家团队,聘请菌类专家聂阳作特约顾问,在菌类专家王相刚教授的指导下,实现了林下种植大球盖菇菌。二是培育本土鸿雁人才。立足本村果蔬种植传统优势,建立蔬菜种植“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库,结成帮带对子,帮助菜农提高种植技术。三是建设新型示范基地。结合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智慧型土壤健康产品配置体系构建与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开展设施番茄全生育期水肥优化提质增效减排降污技术研究,易和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山东省农科院确定为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慧型土壤健康产品配置体系构建与技术集成示范”示范基地。

  以技术为支撑,以人才为动力,提高生产效能,增加农民收入,真正让村民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如今,这些科技项目、基地和人才,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助力大庙村高质量发展。

  多措握牢“方向盘”,打赢增收“持久战”

  宽阔的视野、先进的目光、现代的理念……多年来,王兆兴在带领村民致富的道路上,始终以一种紧扣乡村实际的持续发展理念求索求新,并一步一步地指导着具体实践,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大庙村以金水前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为依托,为退役军人等创业人员提供培训交流平台,建立以果蔬循环种植、观光采摘、科普教育、经营模式交流为核心的退役军人实训基地,其中包含高标准果蔬大棚20个、4万平米建设湿地公园1处、配套停车场1处、西红柿文化馆1处及育苗棚,硬化路面2万余平,建设安置当地群众就业30人,其中贫困户4人,村集体年均发包收入20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王兆兴还考虑到非农忙时节村民收入较低,探索党支部领办成立劳务公司,以村集体提供办公场地和机械停放场地占股,个人出资占股,购买了挖掘机一台、扫地车一台,为闲散劳动力提供就业平台,实现年用工1600余个,村集体每个工抽取5元,带动村集体增收数万元、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既可以通过劳务输出促进增收,又能为闲散劳动力提供就业平台,实现稳就业促增收的发展目标。同时,作为支部书记,王兆兴心里时刻装着那些特殊群体,大庙村党支部利用村集体资金,建设长者食堂一处,食堂每天中午为大庙村80岁以上及75岁以上空巢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自运行来,共计吃饭6097人次,平均每天67位老人用餐。

  在合作社如火如荼开展工作的时候,王兆兴发现村内产生了一定的污染问题,他深刻明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对于乡村长久发展的重要性。为解决村内粪便污染和人工浪费的问题,他带头成立了蒙阴仟合生态养殖合作社,以养殖黑山羊为主,通过整合村里汪塘和藕塘等资源培育各类食用鱼和观赏鱼,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

  不忘初心信念坚,热血青春铸辉煌。在王兆兴以及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探索出实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的“大庙经验”,用实干与担当谱写了乡村振兴的大庙乐章。下一步,大庙村将会继续立足有利资源,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蒙阴特色、走在前列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子,带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强幸福新桃墟贡献大庙力量。(作者 宋增富)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