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频道>新闻动态>媒体聚焦

求职跳槽重复体检吃不消 两月五次胸透“伤不起”

2015年03月27日 10:56:00 作者: 来源:北京日报
“这全是最近体检抽血留下的。”大四学生张涛指着胳膊上的4个针眼无奈地说,“重复体检真受罪,高额费用也吃不消。”又是一年求职高峰季,像张涛这样因拿到多个Offer(录取通知书)而在短期内做了4到5次体检的人不在少数。为此,有专家呼吁,应尽快建立“一检制”,让正规体检报告能在多个用人单位实现共享。

      “这全是最近体检抽血留下的。”大四学生张涛指着胳膊上的4个针眼无奈地说,“重复体检真受罪,高额费用也吃不消。”又是一年求职高峰季,像张涛这样因拿到多个Offer(录取通知书)而在短期内做了4到5次体检的人不在少数。为此,有专家呼吁,应尽快建立“一检制”,让正规体检报告能在多个用人单位实现共享。

      两月连做五次胸透

      多轮面试后,成绩优异的张涛收到了5家单位的答复:先体检,再发Offer。

      血常规、心电图、X光、尿常规、内科、外科……这一系列体检流程,张涛已经烂熟于胸,五次大同小异的体检,让他几乎可以去应聘体检中心导诊。

      笔者就此咨询北京某三甲医院放射科负责人,他提醒说,X射线接触量过多,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放射损害,导致免疫力下降。特别是眼睛、甲状腺等敏感部位容易受到损害,严重时甚至会诱发恶性肿瘤或白血病。因此,医院并不建议半年内接受多次X光检查。

      据了解,卫生部早在1993年就颁布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对婴幼儿、青少年的体检,从业人员就业前或定期体检,X射线胸部检查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

      反复体检带来的经济负担也令一些学子“压力山大”。金融学博士李亮说,他也参加了四家单位的入职体检,再加上学校组织的毕业生体检,近两个月一共体检了五次。除一家国企的体检是由单位负担费用外,其余四次都是自费。“学校体检便宜些,入职体检都很贵,最少也得三百块,已经花了一千多元了。”李亮在微信上晒出了自己的体检账单。

      笔者随机在北京求职同城QQ群里做了个小调查,参与调查的148人中,92人是应届毕业生,56人是已工作人员。其中85人表示求职遭遇过重复体检,这85人里,学生占71人。受访网友“娜娜”表示,自己的同学中有人找工作“吃香”,半年内体检了7次,同学们笑称他的遭遇是“幸福的烦恼”。

      体检报告为何难共享?

      简单一份体检报告,为什么不能共享?

      “不同行业入职体检标准不一样,不同单位要求做的体检项目也不尽相同。”一家大型跨国车企人力资源部人士表示。

      用人单位对体检报告的可信度还有顾虑。“仅凭他此前的一张体检报告,我们当然不放心,万一造假怎么办?”中关村某科技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单位招新员工不认可求职者自己出具的体检报告,主要是担心求职者擅自修改检查结果,或找“枪手”代为体检。

      目前北京市大多数三甲医院都准备了多套体检套餐,供不同性质、不同要求的单位为新入职员工做体检。部分单位的体检表个人还不能带走,由医院直接寄送给用人单位。

      不过,也有部分用人单位正在逐步放开“门槛”。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王平在收到第二份入职体检通知后就直接使用了已有的体检报告,“我问公司可不可以使用一个月前在北医三院的体检报告,由于体检套餐和医院都和这家公司的要求一样,体检时间也在半年有效期内,公司就同意了。”

      实际上,部分省份已经采取措施对“多次重复体检”进行了改善。从2011年开始,广东深圳、东莞等地的应聘人员只需持有一份相关部门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体检健康报告,一年之内无论找几次工作都不用再做体检。

      “现在到医院看病,很多检查报告都是可以共享的,为什么体检报告就不能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林嘉教授建议,应尽快建立体检结果共享机制和“一份体检报告求职通行”机制,避免毕业体检与入职体检、不同单位入职体检之间的交叉。(实习生 罗颖)(lss)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邢猛猛)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