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试验装备
应用试验装备
大众网临沂9月4日讯(记者 孙贵坤 王艳彩)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且与中科院、青岛科技大学、常州大学、齐鲁石化树脂所、茂名石化橡塑所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立足产品技术创新,通过为客户量身定做不同需求的抗氧剂产品,抢占了市场先机,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8月9日,大众网记者来到三丰公司,跟着研发部主任付建英了解抗氧剂产品的研究开发、升级换代以及品质提升的过程。
“在外行人看来,搞科研是一件十分枯燥的苦差事,但是在我们看来,乐趣无穷。”付建英跟大众网记者分享了研发626产品背后的故事。在实验室研发时,用3个月的时间做了30多个实验,因为626的研发过程需要一气呵成,那段时间,研发团队基本上每两天做一个实验,每做一个实验基本要12个小时以上。据付建英介绍,工艺创新优化之后,时间缩短到12小时以内。在摸索尝试阶段,有时甚至要从早上7点进入实验室,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项目的研发人员基本是连续不离岗,需要全程关注研发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每个状态。“我们在研发的过程中,整个人的心思都和项目结合在一起,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付建英告诉大众网记者。
据付建英介绍,626是研发难度最大、从着手研究到实现工业化历时最短的抗氧剂产品。2006年9月开始着手做,2007年3月完成工业化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626开创了中国抗氧剂行业首个拿到国家发明专利的先河。在行业里,626作为高端抗氧剂,为其他高效复合助剂产品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搞科研要有创新意识,更要胆大心细,要学会坚持,有时可能尝试十个工艺路线,才能有一个是成功的。”付建英说,化工类的研发最重要的是胆大心细,当初研究626的合成,原料之一的三氯化磷具有强腐蚀性、挥发性很大,存在一定危险性,一般在通风橱里操作,在操作上要求研发人员要带好防护用品,而且对实验操作非常娴熟,更要小心谨慎操作。
“研发部不是坐办公室,我们一半的时间是要在市场上跑,要与客户做技术交流,了解市场信息,不能‘关起门来做实验’。”付建英告诉大众网记者,她2005年开始干研发,作为一个工作11年的老研发人员,她认为做自主研发一定要眼界宽,拥有创新意识。现在公司研发的产品种类很多,从最初专注于单一抗氧剂1010产品的研究开发到目前推出市场常用的几十个抗氧剂产品,再到公司近期推广的高效多元复合助剂以及环保健康型抗氧剂,都与公司始终坚持持续创新是分不开的。
“下一步,研发部最重要的研发方向是高效多元复合助剂。以前是做产品研发,但以后不仅要把产品研发出来,还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推荐最合适的配方。”付建英介绍,随着高分子行业的发展,国内一些大石化公司对抗氧剂的要求越来越高,通常使用的抗氧剂单剂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其生产加工的需求,因此出现了新型的复配抗氧剂,以及复配抗氧剂的颗粒产品。现在这种助剂“一包化”、“颗粒化”的发展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