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家居>新闻资讯

51家奶企未通过审查 将停止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2014年06月03日 10:49:00 作者:胡笑红 韩旭 滕新慧 来源:京华时报
据介绍,今年监管部门将制定指导意见,在年底的时候还将要求一些企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追溯体系建设进行演练。姜毓君说,从多个方面来看,国内外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没有什么差异,消费者应该可以放心。

      业内称为婴幼儿奶粉行业“史上最严格门槛”的换证审核工作5月底结束,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截至目前,我国有82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重新获得生产许可证,而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审查和申请注销的企业有51家,将停止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发布

      82家企业巨资整改通关

      昨天,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通报称,本次婴幼儿配方乳粉集中换证审查工作已经结束,截至5月29日,原有的13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中,全国共有22个省份的82家企业(具体名单可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查询)重新获得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和注销的企业51家(未公布具体名单),涉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品种1638个。

      毕玉安进一步透露到,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和注销的51家企业中,其中有14家转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是婴幼儿配方乳粉;有23家申请延期审查;有5家未通过审查,不能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有9家申请注销生产许可证,今后将不再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据介绍,此次集中审查的企业积极参与自查和整改工作,改造生产工艺、流程,清理产品的配方、包装和标签,投入共计34.4亿元。另外,企业共向省级食药部门报告产品配方达1584个。

      “对于剩下企业,包括以后新设立的企业要想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若申请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都还会进行审核,严格按照《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还会发放生产许可证。”毕玉安说。

      2013年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这个审查细则规定国内婴幼儿配方乳企在今年5月31日之前必须重新申请并获得乳粉生产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将不得从事婴幼儿乳粉生产工作。新规对自检自控奶源、乳企的仓储、脱包、投料和灌装等都有苛刻的要求。

      产品追溯正在试点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说,新审查细则要求企业要建立从原辅料、生产过程、产品检验到销售的记录制度,实现可追溯。

      他说,总局现在正在安排一些地方做试点。每个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工艺、原辅料、生产过程控制都不同,总局要求地方根据企业的情况,从原辅料管理、供应商审核、采购记录制度,到生产过程包括产品配方的研发、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产品销售,都要建立和保持记录制度,来实现产品的可追溯。

      据介绍,今年监管部门将制定指导意见,在年底的时候还将要求一些企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追溯体系建设进行演练。

      用最好的原料奶生产乳粉

      马纯良介绍,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包括了生鲜乳或者是全脂、脱脂乳粉、乳清粉或者乳清蛋白粉、植物油、其他营养元素和矿物质等。

      在生鲜乳和乳粉等原料奶方面,农业部出台了多项措施,包括支持乳粉企业进口良种奶牛,建设现代化牧场,实现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可追溯到牧场等。

      对于奶源的“苛刻”,《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明确,主要原料为生牛乳的,其生牛乳应全部来自企业自建自控的奶源基地;主要原料为全脂、脱脂乳粉的,企业应对其原料质量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说,从原料质量看,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原辅料管控非常严格,做到了“用最好的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据介绍,尽管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所用的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都是进口的,新版审查细则还是针对其质量指标做出了极其严格的规定,这个规定比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求还要严格。

      □热点回应

      国内某些品牌乳粉价格偏高

      对于消费者热衷于境外携带或者网购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问题,姜毓君昨天表示,除了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缺乏足够的信任和信心之外,更为主要的可能还是由国内某些品牌的奶粉价格偏高造成的。

      这是有关政府部门在发布会上少有地公开指出中国奶粉价格过高。

      姜毓君称,通过调查国内外一些主要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发现,许多国外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在欧洲的价格大多是9-15欧元,也就是说不到130元人民币,表明其成本不过百元,而这些产品在国内售价却高达两三百元,甚至达到470元。某些国内品牌的高端产品,价格和国外品牌的产品价格不相上下。这些现象说明,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渠道费用偏高。

      “我们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市场销售费用大概要占到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价格的50%,甚至还要多一些。”马纯良补充说。

      对于国内奶粉价高的问题,马纯良称,现在一些企业网售奶粉在150元左右,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价格水平应该和国际趋于一致。

      姜毓君说,从多个方面来看,国内外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没有什么差异,消费者应该可以放心。

      马纯良说,对网购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问题,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在研究制定网购食品的监督管理办法。监管部门会加强研究,制定监管制度,保证消费者网购食品安全。

      整改费用不会转嫁给消费者

      马纯良表示,重新审核提升了企业的设备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34.4亿元主要是用于厂房的改造、检验设备的投入。现在很多食品和很多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他个人认为这些企业不会将这些投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来抬高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价格。

      马纯良昨天还表示,未来我国应该会发展奶酪工业,也会生产之前一直依赖进口的乳清粉和浓缩乳清蛋白粉。记者从国内首个获得乳清液生产资格的飞鹤企业了解到,自己生产乳清液必将降低成本。

      □发现

      黑龙江和陕西是最大赢家

      记者注意到,大家熟悉的企业伊利、蒙牛、雅士利、三元、施恩、多美滋、美赞臣、雅培、惠氏、雀巢等众多国内外品牌生产企业均获得了新的生产许可证。不过由于同一品牌奶粉其生产工厂可能有多家,记者将此次通过认证的企业名单与去年8月份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全国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稍作比较就发现,并非同一品牌奶粉的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都获得了许可。

      例如,飞鹤的5家工厂都获得了认证;贝因美通过了4家,1家未通过;完达山只通过了一家,另外3家未通过;伊利通过的工厂有3家,4家未通过。

      普天盛道乳业分析师雷永军表示,在中国设厂的82家生产企业中,黑龙江和陕西是最大赢家,其中黑龙江有25家、陕西有14家企业获得通过。而其他省份普遍是1-3家企业获得通过,唯独广东和上海均有4家获得通过。

      奇怪的是,生产高原之宝的若尔盖高原之宝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并不在82家企业之列。去年9月和今年年初,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牵头,两次向社会推荐了12家国内婴幼儿奶粉企业的多款新产品,其中第一批就有有“奶粉国家队”之称的高原之宝。

      □分析

      仅靠抓工厂很难赢回信任

      “整体来看,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都在这82 家企业当中,因此并不会给行业品牌数量带来太大的改变。”雷永军表示。据了解,有的企业因为整改原因认证较晚,可能需要到

      6月中旬或下旬才能公布。还有企业转产做成人奶粉,也有企业直接转产做原料粉,估计未来能够通过认证的企业数量在90-100家。

      乳业分析师宋亮也认为,82 家企业中确实有的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也有实力很弱的企业,预计两三年后这些企业会退出市场。

      雷永军认为,这次“史上最严格门槛”的换证审核工作明显太过于倚重工厂认证,而对市场规范化管理放松,比如,2013 年提出的奶粉反垄断立法细则、奶粉进入医务渠道违规处罚细则等十分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这次并没有提及。

      乳业专家王丁棉也认为,这次认证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雷永军表示,中国奶粉市场遭遇过两次危机,一次是2004年奶粉造假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一次是2008 年由于奶源管理混乱导致的三聚氰胺事件,这两个事件都与市场管理混乱有关。如果没有市场的自由竞争、平等竞争和法制竞争,中国奶粉行业仅靠抓工厂是很难“一抓就灵”的。

      “当前,中国奶粉成为全球最贵的奶粉,也与市场环境有关。”雷永军表示,一方面消费者的恐惧造成了高价就是高品质的思维,另一方面企业渠道投入太大。中国婴幼儿乳粉市场,要回归合理、理性、让人尊重,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记者 胡笑红 韩旭 实习记者 滕新慧 制图 汪春才)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刘春暖)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家居新闻:0539-3100789-8010 新闻邮箱:496700864@qq.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