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编者按:鲁渝协作山海情,临沂城口一家亲。临沂坚持“把城口的事当作临沂的事”,在产业发展、文旅协作、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协作,聚力打造临沂·城口协作“升级版”。为充分展现临沂协作城口工作成果,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策划“鲁渝协作·聚力城口”专题报道,走进大巴山深处,以新媒体叙事方式讲述东西部协作城口故事。
大众网记者 孙贵坤 宋晓豪 卞旭 赵国清 重庆报道
“妈妈来了!”1300公里外的镜头另一端听见亲切呼唤,传来“咿咿呀呀”的回应。这是鲁渝协作医疗队队员厉红艳在城口与孩子的视频对话。
鲁渝协作医疗队队员扈西一和厉红艳(右)
12月的初冬,大众网记者在城口县精神卫生中心见到了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厉红艳和队友临沂市中心医院的扈西一。
鲁渝协作医疗队队员厉红艳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鲁渝协作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无比珍贵,但是起初我的父母嫌孩子太小并不支持,我说服了家人,交代好照顾事项,自己主动申请到城口支医。”厉红艳说,这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之举,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心所至。在采访中,大众网记者了解到,90后的厉红艳最需要克服的困难是和当时仅有11个月的宝贝儿子分开,孩子有特殊过敏体质,每天需要进行皮肤状态评估。有一个从医的妈妈陪伴在身边照顾,对孩子和家人非常重要。
2019年毕业参加精神卫生工作的厉红艳在临床实践中见证了太多精神障碍患者及家人的痛苦和无助。在了解到城口县精神卫生中心还是个不足2岁的新生医院,急缺精神科的专业医生,2024年8月,她义无反顾地翻山越岭,辗转千里来到城口,加入支医队伍中。那时的宝宝才刚会叫妈妈。
厉红艳在看14个月的宝宝吃饭
“妈妈是去做一个伟大的工作。”厉红艳每天一大早起床,5点30分准时蹲守在手机旁。趁着宝宝刚醒,她还没上班,通过手机视频看望孩子。不仅让孩子感知妈妈的存在,还告诉孩子妈妈正在从事一项珍贵且有意义的工作。
城口县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姜正伟向大众网记者展示患者的手工作品
“以前,精神卫生工作一直是城口的一片空白。2022年12月,在鲁渝协作的帮扶下,城口县精神卫生中心正式成立。”城口县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姜正伟在办公室向大众网记者展示患者赠予她的手工作品,共同分享精神卫生事业今天的喜悦。这份喜悦,归功支医队员的辛勤付出,源自鲁渝协作。
姜正伟介绍说,鲁渝协作提供了大量人才、技术、服务力量支持,通过临沂市专家坐诊、业务培训和“老师+学员”的“传帮带”队伍培养,帮助城口县精神卫生中心组建了70人的医疗团队和3个科室,将老年人、男性和女性患者进行分区治疗管理,让城口县群众不用再舟车劳顿地跑到万州区等隔壁市区去看病了。中心顺利运行,今年已经由100名患者发展到204名。
张晗正在为患者把脉问诊
“‘就近看好病,大病不出县’是城口县人民急难愁盼的呼唤和多数家庭最大的心愿。”从临沂市中医医院到城口县帮扶担任鲁渝协作2024年度支医队党支部书记、队长的张晗说,“组团式”支医人员用情用心,各施所长,通过建立新学科、开展新技术,填补各医院业务空白。
“临城一家亲”,大巴山深处传来阵阵喝彩回响。近年来,“临城”两地健康协作带教培养医疗骨干291余人、培训管理人员36名,举办业务培训及各类学术讲座366场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379人。城口累计派出医疗专技人员57人到临沂深造学习,临沂累计选派182名紧缺专业专家到城口开展为期3-6个月和一年的支医工作,帮助打造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加强重症医学科、心内科、肾内科、肿瘤科、小儿外科、疼痛科、产科等学科建设。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