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静
千秋墨韵——第十四届王羲之书法论坛举行
大众网记者 林鹏 临沂报道
作为全国书法名城,书法文化早已深植沂蒙、枝繁叶茂。洗砚池畔,百名“小书法家”现场挥毫书写兰亭序;青少年书法展上,一件件书法佳作昭示着这座城市书法基因代代相传,书法文化后继有人。
“小书法家”们同台献技,本身是一种交流,临沂书圣文化节正是提供了交流的绝佳平台。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书法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源在于文化,交流在其中的分量尤为突出。
双向奔赴的交流,在第十九届书圣文化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书圣文化节期间,临沂与绍兴两地再度联手,举办“沂越千年”临沂绍兴书法作品交流展,搭建起临沂、绍兴两地学习交流的平台。两地作者共计150余件书法作品,以笔墨见证跨越长江的友谊,重续绵延千年的文脉,让书法爱好者与创作者在现场参观中感受两地书法文化的魅力,共同推动书圣精神在当代发扬光大,让书法艺术在新时代新征程绽放璀璨光华。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本届书圣文化节期间,还举办了第四届中韩国际书画交流展。在现场,中方共展出98幅字画,韩方共展出55幅作品。各式各样、别具风采的中韩作品,如同两颗明珠,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中韩艺术水准和创作水准。有不少书画爱好者认真欣赏观摩,不时驻足讨论。“通过参观中韩国际书画交流展,我深切感受到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位市民直言。
书法理论的交流,也在本届书圣文化节期间有了新高度。
在“千秋墨韵——第十四届王羲之书法论坛”上,湖北省书协主席孟庆星围绕“二王”书法,对“笔法”在唐宋时期的演变发展进行深入解读,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靳永针对楷书、草书等书体的用途及应用场景进行专业讲解,200余名书法爱好者现场聆听了关于书法的真知灼见,享受了一场书法的饕餮盛宴。“两位老师们的讲座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深入浅出,高屋建瓴,让人受益匪浅。”参与论坛的书法爱好者们纷纷表示。
山东省书协理事、临沂市书协副主席刘大海介绍,千秋墨韵——第十四届王羲之书法论坛,是山东省书协倾力打造的学术品牌,旨在对王羲之书法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和研究,通过学术发现和理论研讨,为书法爱好者搭建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学习平台,彰显专业高度、打造书法文化研究阐释学术制高点,进一步确立临沂在书法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文化高度。
书法,是临沂的城市气质之一。这种气质,在于历史的积淀,在于文化的熏陶,在于艺术的涵养。毋庸置疑,本届书圣文化节不仅注重书法本身,更实现了文化跨越地域、沟通思想和赋能发展。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