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美丽山东"综述(3):太阳城成新名片 城市精神点亮幸福德州
采访团记者走进海底世界,探秘海洋文化。大众网记者马鑫 摄
记者们了解太阳谷总体规划沙盘。记者 马鑫 摄
北线采访团观看武城县“四德”工程展板。大众网记者马鑫 摄
“真甜!比糖还甜!”记者们采摘品尝黄河森林公园内的特色桑葚果实。大众网记者马鑫 摄
大众网德州6月18日讯(记者 张帆)18日,“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北线采访团到达德州,从黄河故道每天都在发生的沙荒地变“聚宝盆”的治沙奇迹,到市区千盏太阳能路灯小街巷“上岗”的低碳试点,再到开发区太阳谷新能源产业集聚创造出的绿色GDP。记者发现,这座昔日以扒鸡闻名的农业大市,通过坚持“生态德州、低碳先行”的发展理念,奔向幸福的德州又增添了“太阳城”这个新名片。
生态德州:
有路栽树沿河造林,百年沙荒地变身“聚宝盆”
今天下午,在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浓密的树荫下,东闫庙村村民马长山和家人在卖桑葚。马长山说,10年前的黄河故道,别说有人来旅游,风沙一起当地人都找不到路,而经过政府植树造林,现在树多了、空气好,夏天这里也变得凉快了,每年的5、6月份附近城里人都喜欢到这里采摘桑葚。随着游客的增多,村民们的收入也随之翻番,在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附近的几个村的村民,像马长山一样,多数青壮年已不再外出打工挣钱了,而选择在家卖椹果挣钱养家。
沙丘连绵,古树林立,大众网记者了解到,夏津全县沙地一度有30多万亩,超过全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近10年来,夏津在沙区高标准建设了黄河故道森林公园, 园内建设完成5个千亩片林方、10个千亩特色经济林示范园区。同时,在沙区造林7万亩,涌现出50多个500亩以上的治沙大户,又通过发展果品加工、木材加工业、乡村旅游,安排沙区2万多富余劳动力就业,沙区人均纯收入五年翻了一番。
将森林引入城镇,将花园建在街头。据德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传忠介绍,德州市通过深入推进蓝天、碧水、绿地、宁静、整洁五大工程,城乡绿化初具规模,2012年共造林32万亩、新植树木4300万株,全市林地面积达到50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1.5%,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成为全省平原绿化的排头兵。
低碳德州:
新能源消费成为时尚,95%以上建筑用上太阳能
在德州经济开发区中国太阳谷,售价高达4万多元的太阳能厨房畅销国内外,从这里研发出的千盏太阳能路灯已试装在了城区的大街小巷。通过实施了“百万屋顶”计划和“千村浴室”工程,德州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面积达256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率达到95%以上。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德州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地源热泵五大产业集群,聚集了皇明、世纪威能、齐鲁客车、中大贝莱特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达450亿元。
在新能源产业的崛起的同时,德州大力发展“低碳旅游”,把中国太阳谷景区作为低碳理念核心景区打造,推行低碳旅游行为,将低碳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使游客切身体验低碳概念。
2010年,德州成功举办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去年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太博会,以新能源为依托的会展经济初露端倪。以前人们谈到德州就会想到德州扒鸡,现在一提太阳城很多人就会想到德州,“太阳城”也成为一张城市新名片。
幸福德州
一张榜单破难题,城市精神点亮幸福德州
在武城黄园社区,一张张《赡养公示榜》张贴在社区居民楼的外墙上,这张榜公布了每家每户每年为老人支付孝老资金的数目,细化到“每年为老人查一次体”、“每人供给老人粮食15公斤、果蔬10公斤”等内容。
黄园村村民张凤云说:“县里搞的百里挑一24孝贤评比,能选上模范可真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我们都佩服。”
武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乔咏梅说,该县把十八大关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个倡导”24字方针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通过提升道德“软实力”破解了家庭养老和人际关系等社会焦点问题。目前,武城县乡村三级已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200多个。在她看来,武城四德建设正是对“德州精神”的一种具体实践。
“厚德、包容、创新、图强,这就是德州精神。”张传忠说,在“德州精神”的驱动下,近年来,德州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新建成了市博物馆和德州大剧院,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农村(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民间文艺展演、庄户剧团调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