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临沂8月7日讯(记者 王逸群)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他们从最初的鸡毛换糖发展到现在驰骋商海,从全国四面八方聚集到临沂,他们和沂蒙人民共同见证一座商城的崛起。30余年,他们凭借着永不服输、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临沂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这座城市。而临沂广纳四方贵客的胸怀,也显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和魅力。
30年间,10余万外地商人闯临沂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分头脑灵活、眼光超前的人,自发聚集到临沂老长途汽车站对过的杨树林里摆起了地摊,并渐渐形成了一个热闹的市场。”这就是30多年前最早来到临沂打拼的外地商人最真实的写照。
他们,从最初的一个人单枪匹马,发展到一家人齐聚临沂,再后来,几十个亲戚朋友也来到临沂。从最初难以忍受北方寒风的凛冽,想念家乡的白米饭,再后来,嚼起煎饼来也毫不费劲,更是喜欢上临沂的特色小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临沂经商的外地商人达到10万余人,其中,温州人3万多,台州人近4万,数万的粤商、湘商,汇成庞大的外省商团,在临沂务工经商、投资兴业。毗邻的江苏同胞更是源源不断涌入临沂,发展成为今天的苏商。
他们涉足房地产、商贸物流、电器、木业、家居、灯具、五金、餐饮娱乐、服装、小商品批发等几十个行业。他们操着“南腔北调”与顾客洽谈生意,成为临沂市场内一道多彩风景线。
从四面八方来到临沂,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异乡人。在30多年的时间,他们与这个城市里的人合作、交往,利益共享,情感互融。他们的身影已经融入到了临沂数以万计的商户队伍中。如今,他们的外地口音中夹杂着临沂方言,与临沂人称兄道弟,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节奏,也融入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
和很多在临沂的外地客商一样,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很多都在临沂出生、长大,他们吃临沂饭,说临沂话。越来越多的外地商人在临沂扎下了根,临沂已经成为他们地地道道的家。
敢闯敢拼,改变着临沂人的观念
10余万外地客商在临沂创业投资干得有声有色,他们的成功以及成功背后的故事、理念也影响着临沂本地人。
“临沂30多年的发展的确与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商人密不可分。”临沂市工商联会员科科长张洪波说,一方面众多客商云集给临沂市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客商们也带来了新颖的生意观,对当地的经营户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外地商人陆续来临沂淘金,让这座城市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政府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发展策略,相继建起了钟楼大厦、人民商场、鲁南商业大厦等,1982年建起西郊大棚并逐渐带动起多处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如今的大商城。
温州商会副会长刘胜利与客商打交道已经10多年了。他说,“当年温州人刚来到临沂时,他们的投资理念、经营理念,是我们大多数临沂人未曾见过的。”
“敢闯敢拼!在他们眼里,生意没有大小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有商机就敢投资。”刘胜利说,他们认为投资经营中,无论生意大小,各有各的学问,只要努力去做,就能成就一份事业。
“受这种理念的影响,一些北方人注重面子以及‘小生意不想做、大生意做不了’的想法逐渐发生了改变。”刘胜利说。
在北方人尤其是大部分临沂人的脑海中,与其背井离乡冒风险做生意,倒不如守着一家老小过清贫的日子,而这些外地商人则不同。“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是二三十年前很多外地商人在临沂创业时的状态。
正是这种敢闯敢拼、吃苦耐劳的理念,让他们在临沂站稳了脚,也影响着数以万计的临沂人走上了搞投资、做生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