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临沂11月4日讯(记者 江志宇)没有调侃社会的“因子”,他的“正能量”微电影依旧创造百万点击奇迹;拒绝粗制滥造的创作,他用电影级的精良制作,讴歌了沂蒙的山水人情;割舍了正规媒体的安乐窝,他“落草”踏上拍电影的坎坷路,凭着对微电影的独特理解,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他就是闫加昌。
闫加昌(中)与主创团队商量微电影《春潮》后期制作。
多次试水 屡创新作
10月29日,我省首部反映党员干部“结亲连心”题材的微电影《信·心》在沂水杀青,总导演闫加昌带领主创团队马不停蹄转入后期制作,因为这部微电影将代表我市参评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关注民生 阳光检察 ”活动并在全国展映。
与此同时,由他操刀展现沂水泉庄红色旅游的《追寻.生命的底色》微电影,也进入最后精雕细琢阶段。为蒙阴党员教育、临沭柳编业量身订制的微电影拍摄计划,也已纳入他的档期……
当前,某些微电影以调侃社会、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主要卖点,他的“正能量”微电影为何登上大雅之堂?
攀谈中,记者得知闫加昌是新闻战线摸爬了20多年的“老兵”。“以前是电视媒体正规军,而今‘落草’拍电影了。”闫加昌说,自己对新闻的理解经历了三个层次,从“板起面孔”做时政新闻,到贴近百姓诙谐地做民生新闻,再到现在用艺术手法、镜头化语言讲述电影式的新闻。
闫加昌,早在10年前就展开了对微电影的尝试,“准确讲,那时还没有微电影概念,我叫它电视小说。”当时的闫加昌将发表在齐鲁晚报上的小小说《称呼》搬上了荧屏,并先后在齐鲁电视台和中央三套播出,10分钟的小剧集为他赢得了山东省新闻学会颁发的文艺类一等奖。
“中国式合伙人”路不好走 广告中插电影探索新思路
微电影之路应该怎样走?“人尽可微”是优势,更是良性发展的劣势。“低门槛让微电影从诞生之初便良莠不齐。”闫加昌举了一个东北曲艺演员拍摄的微电影《XX青年》的例子,剧中爆粗口成了贯穿剧情始终的主线,看上去虽然令人捧腹大笑,但多数观众认为,太黄、太暴力,内容低俗。随后,就传出被删片,人员被清退的消息。
与众多微电影创作者一样,最初没有目标客户,闫加昌就先自编剧本拍摄;没有资金,他就自己垫资拍摄;没有影响力,他就上传门户网站赚点击率。投进去20余万元转眼打了水漂,与他搭伙拍摄的团队成员有的看不到希望退出,有的为了更好的待遇转投别人旗下。最困难时,闫加昌只得透支信用卡,勉强维持运转。“中国式合伙人路不好走,光有作品没有市场,路更难走。”闫加昌痛定思痛说。
转机总是留给执着的人。2012年下半年,有平邑大洼景区一个度假村的朋友找到闫加昌,“最初,这个朋友想拍旅游专题片,我便给他推荐起我的微电影理念,即不同于电影中插广告,而是广告中插电影,表示可以打造出如《庐山恋》般吸引游客的微电影。”
在朋友将信将疑中,闫加昌拍出了《大山·父亲》,在弘扬人间真情的同时,巧妙地与旅游景区文化融合,一举创下我市微电影人气之最,公映两周点击率攀升至100万之多。这位朋友只看了粗剪的样片,就将钱打了过来,闫加昌的微电影实现了盈利。
“正能量”依旧能获点击率 “沂蒙微电影”筹谋走出去
有了《大山·父亲》尝试的成功,闫加昌的微电影之路一发不可收,他与我市权威新闻网站合作开通的微电影频道开播,获得了市委宣传部的重视与好评。
今年7月,一部饱含浓郁沂蒙乡土气息的微电影《春潮》,一经上映即被网友们争相点播,相互转载分享,网络上映一周点击率就达到18.7万。作为总导演的闫加昌也获得了各界好评,他将一部党员教育片,用微电影这一新颖的影视表现方式来拍摄,开创了我省先河。
随后,闫加昌又为河东交警大队拍摄了微电影《收获》,用镜头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记者走基层”的故事,将河东交警的事迹融入电影故事中,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于是,便有了他现在一月之间连续运作接拍《信·心》、《追寻.生命的底色》等四部片子的新记录,每一部都洋溢着浓浓的“正能量”,且每一部都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我从自身的成功经验中领悟到,业内一些人持有的与社会核心价值、主流思想对着干才有看点的想法,是不能持久的,正能量依旧能获得点击率。”闫加昌现在已经把他的电影工作室搬到了主城区,凭借精品倍出,已获得筹建中的中国微电影产业协会发出的邀请函,想吸纳他的“沂蒙微电影”成为国家级协会的副会长单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闫加昌正筹谋吸纳各界力量,共推沂蒙微电影发展,“我已与北京有实力的影业公司洽谈,共推‘微影中国’项目,让沂蒙微电影的旗帜飘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