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范专业移至本科提前批录取,增加面试环节 ◆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局负责人将被约谈 ◆ 3-5年内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人文艺术素养明显提高 □记者 王原 报道 本报济南4月1日讯 省教育厅今日下发《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通过逐步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将师范专业放在本科提前批录取等“组合拳”,基本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合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方案提出,全面加强德育工作,建立富有山东特色、梯次递进、系统衔接的由生活德育、传统文化课程、主题实践活动、学科德育构成的德育课程体系。研究制定并实施《山东省学校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改革德育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办法。推进中小学校学生指导中心建设,学生指导中心负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心理、活动、实践、发展等各方面的服务和指导。 改革完善教师教育。探索高校与地方政府建立联合培养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制度。将师范专业放在本科提前批录取,增加面试环节,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择师范专业。完善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小学、幼儿教师综合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初中和高中教师“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金字塔”型齐鲁教育家培养体系,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名师工作室专项经费制度。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保障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不少于360个学时的培训任务。 大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将出台《山东省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学习培训、职绩管理、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的管理。总结推广潍坊市、青岛市推进中小学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经验,逐步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实行职级制管理。 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理事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为重点,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学校治理机制。 全面实施普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制度。对全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连续两年排名后3位的市,约谈该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积极推动《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进程,从法制层面对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予以保障。 方案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我省现代课程教学体系得到基本确立,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身心健康水平和人文艺术素养明显提高。 中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重 据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 根据教育部网站1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并分别针对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我省新增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记者 王原 实习生 谷文 报道 本报济南4月1日讯 《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今天正式施行。今天上午,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有关内容,通报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制订相关内容。 据介绍,2013年,我省共投入资金154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922所,增加幼儿学位108万个,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占总数的91.8%,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8%,比2010年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 自2011年以来,省级财政核拨学前教育专项资金3.2亿元,并争取中央资金约26亿元,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逐年增长。据统计,2013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3.9%,是2010年的近5倍。到2013年底,全省新增幼儿教师4.5万人,其中新增公办教师1.7万人。 目前,我省正制订施行山东省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计划将贯彻实施四大原则:一是保证基本,提高城乡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率;二是增强公益,合理确定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比例;三是促进公平,优化资源布局,新增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四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投入体制、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保育教育质量的改革与创新。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邓梦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