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舌尖2"被指故事多 陈晓卿:不记录故事对不起良心

2014年05月12日 07:52 作者:高宇飞 来源:京华时报
《舌尖2》播出刚过半,前三集在全国的上星频道的所有节目当中已超越了同时段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成为收视率的第一名。陈晓卿:第一季的导演中有的去做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还有的在做《玩味京城》,都有各自任务,所以没能参与第二季。

      《舌尖2》播出刚过半,前三集在全国的上星频道的所有节目当中已超越了同时段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成为收视率的第一名。高收视下,首试周播的“舌尖2”引发的话题和争议比第一季多得多,例如人文故事太多、部分片段曾被指抄袭等。近日节目总导演陈晓卿和分集导演们接受本报专访,针对第二季“投资3000万,收益1亿”的说法,陈晓卿说:“投资夸大了三倍多,如果说收益是1个亿,那是缩小了三倍多。”而面对故事太多的争议,他称作为纪录片人“不记录下那些故事对不起自己良心”。据悉,目前《舌尖3》也已在筹备中。

      □质疑1

      故事多美食少

      邓洁(分集导演)

      食物只是出发点

      从第一集《脚步》到第四集《家常》,几乎每集都要遭遇吃货们抱怨美食少、故事太多。关于这点,《家常》导演邓洁昨日回应本报称:“我们做过严格统计,47分钟长片里关于美食获取加上制作、享用加起来35分钟,占到大部分,包括每道菜怎么做详细到很多人都学会了。”邓洁直言,关于故事太多的这点争议其实在团队内部没有争论,“我们都明确食物只是出发点”。

      总导演陈晓卿回应称,第一次调研大家汇报的选题发现,涉及农村的食物主人公都是老人,孩子都进城务工了,“我想除了美食,作为纪录片人,不记录下来这些故事,对不起自己良心。”

      □质疑2

      飞鱼、采蜂片段被指抄袭

      陈晓卿(总导演)

      全部取得了授权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后,两次身陷“抄袭”风波。第一集《脚步》藏族小伙采集野蜂蜜的镜头与BBC纪录片《人类星球》如出一辙,陈晓卿回应称是“致敬经典”。第三集《时节》讲述飞鱼的四个镜头照搬了BBC纪录片《生命》的素材。《时节》的导演胡博在受访时说:“这五个镜头都有BBC授权,无论在流程上还是法律上都不存在问题。”

      总导演陈晓卿对此回应道:“去年9月份去台湾买镜头,看到台湾电视台拍得都不理想。授权这种事在国际纪录片界非常常见,像《舌尖》《故宫》也授权给过外国电视台,然后谈一个价格。”

      ■对话·陈晓卿(总导演)

      如何选择拍摄对象

      长得周正眼神真诚

      京华时报:为什么第二季没用第一季原班人马?

      陈晓卿:第一季的导演中有的去做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还有的在做《玩味京城》,都有各自任务,所以没能参与第二季。

      京华时报:分集导演在拍摄前恶补美食知识得看哪些书?

      陈晓卿:他们跟第一季导演一样,全都得做功课,我开的书单很长,其中有《中国食料史》《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国饮食器具史》等。

      京华时报:前期调研据说是整个过程中最难的部分?

      陈晓卿:因为在媒体上播放的纪录片,调研很重要,观众是第一位的。其实拍摄中调研还在继续,因为会有新的发现。而且摄制组每天会归纳大家意见,最终的播出版随时会做调整,这也是调研。我还给一帮经济学家放过第三集《时节》,未来我们可能做电影版或者其他版本,这也是调研。

      京华时报:《舌尖2》在拍摄对象的选择上有哪些标准?

      陈晓卿:全说了就涉及商业机密了。我们的操作手册涉及细则和具体标准,拿这个可以再拍部《舌尖》了。一般来说得找能体现中国人性格的故事,人要长得周正点,眼神真诚,但我们也拍过眼神比较闪烁的人,最后就压缩片段只有食物没有人。

      京华时报:第二季海外取景部分多吗?

      陈晓卿:不多,因为没钱。主要是有集涉及故乡有关的华侨,得去海外拍摄。但全部海外拍摄不多,没有那么多钱。

      京华时报:每集50分钟的成片单个镜头平均2秒,有人反映镜头切换得太快,这是为了达到国际纪录片标准吗?

      陈晓卿:国际标准从来都没有,但是国际流行的商业纪录片叙事节奏很快。这点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快得比较平均,而人家快的地方中间是有慢的。每集长镜头比例都会有规定,但是导演们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

      京华时报:第一季和第二季已经呈现了比较丰富的内容,再拍第三季会担心没法超越吗?

      陈晓卿:不会,很容易从自己积累中找到新的点,第三季还能有更多的东西,但是第三季也不一定是我来做,都要领导来定。目前第三季正在筹备中。

      ■声音·李星文(影评人)

      探讨美食背后的人文

      野心大了雕琢感强

      谈及“舌尖”第二季和第一季的不同时,评论人李星文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第一季是放松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二季是刻意的,有明显雕琢感。第一季比较纯粹地聊美食,第二季想深入探讨美食背后的人文内涵、人与美食的关系。个人更喜欢第一季的单纯、随意和集中。第二季制作费增加,策划力量更强,野心更大。”他同时称第二季还只播了几集,不必急于下结论。

      李星文称纪录片拍法本来就有两种流派:“一种是专业流,谈美食就一直聚焦美食,谈武术就一直聚焦武术,另一种不管谈什么,要聚焦跟艺术有关的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成功后,第二季就不再可能跟第一季一样集中谈美食,肯定会探讨美食背后的东西。吃货们觉得不过瘾,但是没必要抱着不可动摇的刚性期待,它既然变化了,我们就按照变化思路,看一下思路下拍摄的东西。你不能因为期望是甲,出来乙就进行批判。”

      谈及《舌尖上的中国》开始受到欧美关注的原因,李星文称民族特色的纪录片在国际上一直有稳定市场。“这跟贾樟柯他们拍的中国故事片里的艺术片一样,在欧美有市场。涉及中国人文、历史的纪录片,像《陈仓石鼓》《黄埔军校》这样文化含量高的,国外会比较看重,‘舌尖’也属于这类,而且涉及美食共通性更高。”他同时指出,中国纪录片如果有走向世界愿望,还是要多拍基于民族特色的东西,把这点做极致,“做普世价值的片子,不是中国故事片的强项”。京华时报记者高宇飞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李龙)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