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临沂整体搬迁扶贫试点村村民过上新生活

2016年03月04日 08:00:00 作者:付茜 来源:大众网-沂蒙晚报
3月1日,崔家沟村旧址格外热闹,村里300名老少爷们都在山上忙活着,有的修路,有的在种果树。截至目前,项目区已全部完成拆迁、搬迁及安置工作,产业开发正有序进行,“一点两区”开发建设任务已取得初步成效。

      临沂费县朱田镇崔家沟村和梁邱镇北王庄村交通条件落后,27个自然村中村民居住分散,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到山村中,村民与外界的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地处山区,水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上学就医难,搬迁村距离最近的小学在5公里以上,孩子上学困难,大部分另迁他处求学……


    70岁的裴怀零和老伴郭盛荣向记者介绍搬出大山后的幸福生活。

      为改变山区村这种“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状,2015年,我市将其作为突破口,实施易地搬迁,打响了扶贫工作的第一场战役。根据我市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到2016年,“一点两区(费县崔家沟、北王庄异地扶贫搬迁,蒙阴县云蒙湖库区,沂南县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山丘区)”范围内60%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7年,实现全部脱贫。

      2015年12月30日,525户崔家沟村村民全部搬迁完成。搬出大山后,全村人生活得怎样呢?他们在忙活什么呢?2016年3月1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崔家沟村民颜传花正在费县制衣公司里工作,她很满意家门口的这份工作。

      种植养殖随便选 村民新生活红红火火

      3月1日上午,费县朱田镇被黑山、铜子山、蝎子山环绕的崔家沟村旧址格外热闹,村里300名老少爷们都在山上忙活着,有的修路,有的修塘坝,还有的在忙着种果树。

      村民为啥这般忙活?

      费县扶贫办副主任李栋宝指着绵延的山脉告诉记者,2015年年底,费县崔家沟村完成整体搬迁,住进宽敞明亮的滨河社区。费县对项目村搬迁后的1万余亩土地实施区域整体产业开发,计划投资1.9亿元,用于道路、水利和土地整治等基础设施配套。

      崔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曹厚海告诉记者,目前,水、电、路等项目都已经启动,没有外出打工的村民就上山帮忙干活,有300多人,其中还包括一些老年人,打塘坝的爷们一天差不多能挣一百元,种树的一天也能挣个七八十元,中午饭就架锅在山上吃。“换上衣服,大家就成了工人,像模像样。”曹厚海笑呵呵地说,村民现在是“离村不离家,就业不离乡”。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山的60公里路基工程已完成,14.5公里沥青路已完成招标;中桥一座,小桥、管涵173座正在紧张施工中;2座小型水库、20处塘坝、25座扬水站、12700米河道治理,已完成勘测和投资预算,正进行投资评审;已完成土地复垦700亩,土地整理3000亩。

      房屋拆除了,土地流转了,果树归公了,村民如何能实现“搬出去,住得下,能致富”呢?

      曹厚海介绍,开始全村老少爷们是有担心,前怕狼后怕虎,现在吃了“定心丸”不担心了,村民除了有土地流转的收入,还能参加创业,谁想种果树、茶叶,谁想搞畜禽养殖,都能报名,不想自己种、养的就跟着合作社干。“现在是农民进城,老板进村。”曹厚海说,俩村成立200个家庭农场、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种养殖业,确保稳定脱贫。

      据了解,在产业开发方面,该县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村民谁想开办家庭农场或者生态农家乐项目的,有优先选择权,剩下的土地招引客商投资,发展果树、食用菌和牛羊猪鸡等种植养殖业,并吸纳贫困户优先进入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使贫困户既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又能参加创业,或获得工资性收入,实现产业脱贫。

      费县构建“1228”产业体系,帮助村民致富。即“一轴双核两带八区”:“一轴”即崔家沟—北王庄现代农业科技景观轴,“双核”即崔家沟休闲农业体验中心、北王庄科技农业孵化中心,“两带”即崔家沟环山生态农业景观大道观赏带和北王庄环山林果缤纷休闲农业游赏带,“八区”即林牧绿色循环种养区、有机茶叶生产示范区、鲜食林果高效种植区、滨水休闲农业体验区、特色中药材生产区、高效板栗种植区、优质山楂栽培区、生态保护涵养区。

      如何保证项目实施?据了解,该县加大财政投入,将土地增减挂钩、农村危房改造、交通水利、土地整理等专项资金集中整合,重点向项目村投放,有力支撑了项目区的顺利开发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贷款扶持,目前已向市农发行申请了10亿元的农村宜居环境贷款。产业开发方面还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3月1日,崔家沟村旧址格外热闹,村里300名老少爷们都在山上忙活着,有的修路,有的在种果树。

      居家就业很灵活 每个年龄段都能有所为

      自从搬进新社区后,崔家沟村村民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或服装厂就业、或罐头厂就业,或当上保洁员,有劳动能力者都力争下山后能有所为。

      3月1日下午,村民颜传花正在费县制衣有限公司厂房里忙着给半成品服装扣扣子。颜传花一边干活一边向记者介绍着情况,“我在这里工作近两年时间了,以前住在山里,每天都要骑20里路来上下班,辛苦又危险。自从去年搬到新社区后,离单位就几分钟的路程,十分方便。而且再也不用想着接孙子上放学的问题,学校就离社区几百米,现在儿媳妇也在这里上班了。”

      颜传花笑着说:“以前,村里的妇女就只是拾拾柴火、喂喂猪羊,现在搬下山后,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据朱田镇工作人员介绍,在社区周边大力培育服装纺织、商贸物流、板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朱田镇建设了服装产业园区和保利物流园区,目前服装产业园区已有4家服装厂投产,全面投产后可解决1000名妇女就业;占地120亩的保利物流园区正在紧张施工,全面建成投产后可解决400名群众就业。而梁邱镇在驻地规划建设了占地300亩的板材加工园区,已引进板材加工企业4家,可吸纳1500名群众就业。

      下午2时许,崔家沟新搬迁社区——滨河社区门口,一家超市生意红火,原来这是村民裴怀零的大儿子开的超市,满足了社区居民一定的生活需求。平时里,70岁的裴怀零和老伴郭盛荣就在这超市帮忙,晚上帮忙看店。“刚开始搬进楼房时,有些不适应,感觉憋得慌,不如在山上敞亮,现在感觉很好。以前我只会烧柴火,现在油烟机、洗衣机、马桶都会用了。”郭盛荣说,上小学的孙女都说“不想再回山上的破家了”。

      “只要还能干活的,大家都出去找工作了,老人就打扫大街,年轻的就进工厂。”裴怀零说,村里一片新气象。为此,高中文化水平的裴怀零老人感慨说,告别贫穷落后,拥抱幸福未来,亲身经历由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幸福的过程,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油然而生。为此他作了一首诗《滨河社区闹新潮》:寒冬正过去,暖春将来到;滨河社区格外暖,处处闹新潮。家人住新楼,人人自来笑;穿上新衣戴新帽,还有新外罩。新厨房,新炉灶,新门新窗新灯罩;新床新垫新铺盖,还有新被罩。高楼平地起,横竖有街道;社区布满绿化带,路灯两边照。冬天有地暖,夏天有空调……全民同筑中国梦,奔向小康大目标。

      据了解,滨河社区、幸福花园社区还开展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和安置工作,可让每个年龄段的群众经过培训后都能实现就业。对284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切实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新闻背景

      崔家沟、北王庄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易地整体搬迁扶贫试点,项目涉及费县朱田镇崔家沟村、梁邱镇北王庄村2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总面积17297亩,耕地面积7533亩,990户、3248人,其中贫困户335户、898人。

      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投资2.1亿元,分别在朱田镇、梁邱镇驻地建设了滨河社区和幸福花园社区,作为项目安置社区。社区配套建设了功能完备的服务中心,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亮化和美化,水电暖气齐全,使搬迁居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居住条件和服务。

      为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制定奖补政策,对按时搬迁的村民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补助;对资金不足的农户,统一协调银行提供贴息贷款支持。目前,滨河社区16栋住宅楼、幸福花园社区12栋住宅楼全部建设完成并实现两个村990户3248人一次性整体搬迁入住,项目村房屋全部拆迁完毕,正在进行土地复垦。

      费县计划到2016年,搬迁项目区内的贫困人口实现基本脱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2017年搬迁项目区内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县平均水平,贫困村实现“五通十有”,有稳定的村集体收入,区域内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截至目前,项目区已全部完成拆迁、搬迁及安置工作,产业开发正有序进行,“一点两区”开发建设任务已取得初步成效。

        记者 付茜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李洪鹏)
想随时随地获取更多临沂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关注临沂大众网(@lydzw)微博
或临沂大众网公众微信( linyidzw);新闻爆料请登录大众论坛临沂社区或拨打新闻热线0539-703777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