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闫露玉 通讯员 文学农 刘晓梅 临沂报道
近年来,莒南板泉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中心,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因势利导,壮大杞柳种植基地,打造柳编产业名镇,小柳编“编”出乡村振兴大产业。
扩大杞柳基地建设,由“输血”转为“造血”。板泉镇不断加强对做大做强条柳编产业的宣传和引导,在确保柳条种植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把工作重心及时转移到提高柳条的产量和质量上来,通过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柳条生产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引进新品种等方法与措施,提高农民种植柳条的积极性。抽调镇林业、农技、水利等部门力量,组成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加大柳条种植技术指导和良种推广力度。目前,板泉镇杞柳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带动农户12000余户,柳编从业人员近2万人,在有传统杞柳种植的坊庄、殷庄、临沭、武阳、涝坡等片区,搞好接线连片,同时向岚济路以北延伸,扩大柳条种植区域,力争柳条面积突破4万亩,形成“南部柳成片、北部柳成带”的发展格局。
培植龙头企业,由“头雁”领“群雁”。一方面,引导龙头围着市场转。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机制,促其规模不断膨胀,提高柳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组织专门班子加大企业自营出口权的备案登记工作,每年都有2—3家进出口企业诞生。支持龙窝、利顺、裕泰、木艺轩等龙头企业“走出去”,通过参加广交会及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展览会、经贸洽谈会,扩规模、增出口,辐射带动板泉镇200余家柳编企业发展,产品和服务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鼓励农民跟着龙头干。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随时向农民提供行情和发展趋势,引导农民根据市场组织生产,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国际大市场的对接。目前,板泉镇柳编购销企业达215家,其中有进出口权的52家,全年可实现自营出口创汇31.5亿元。
发挥柳编商会作用,由无序经营转为有序发展。2020年6月,成立了柳编商会,商会围绕产业和品牌“双提升”,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改善柳编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积极与国家和省级商会合作交流,重点保持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工艺美协、山东工艺美协等协会的密切联系,找准合作项目和切入点,聘请营销策划人员进行包装,扩大市场影响力和产品吸引力。通过合作契约、股份合作等方式,把柳编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为一体,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保证了柳编产品的货源充足、价格合理,保护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柳编产业的快速发展。另外,抓住农村电商大发展这一机遇,着力培育农村电商市场主体。例如,同森企业通过建立线上展销平台,实时向海外订购商展示产品,提高购销效率。截至目前,举办柳编技能大赛3期,开展商会座谈会2期。下一步将建设柳编电子商务交易展示中心,兴建柳编工艺品电子交易网站,成立柳制品研究所,积极推进“柳编淘宝村”和电子商务园区建设。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