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岭泉镇马棚官庄村党支部:党建引领“三治融合” 描绘乡村社会治理新画卷

2022-08-02 11:43: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丽 王婷
play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刘丽 通讯员 王婷 临沂报道

  百姓之殷,根在乡村。走近莒南县岭泉镇马棚官庄村,阡陌交通、秀丽如画,“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老百姓正过着“村美民富”的诗意生活。近年来,马棚官庄村坚持按照“党建引领、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支撑”的总体思路,通过机制创新,构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描绘了乡村社会治理新画卷。

  自治“激发活力”,走出乡村发展“好路子”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带动。“两委”班子成员总是率先垂范、动员全村党员干部以身示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高价彩礼不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那村民就自己管自己。”支部书记郭春龙说。遵纪守法、孝敬老人、维护村容村貌、移风易俗、网格化管理……村规民约涵盖方方面面。“房前屋后”群众感受最深、最想做的、最愿意参与的小事、实事做起,充分挖掘社区治理最大公约数。通过走院落、入农户、召开党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马棚官庄村紧紧围绕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制定了村规民约,取得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同。

  提起过去的马棚官庄村,村民不由得摆起手、皱起了眉头。“过去一下雨,这个路不好走,太窄了 ;现在真是方便多了,家家户户硬化了路面,也不要下地出大力了,村里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都给咱办好了!”村民葛成民说。

  村“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和党支部议事程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切实提高了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水平。马棚官庄村召开“四议两公开”会议,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吹响了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的冲锋号。沿鸡龙河打造风景带,需要做通河边居住的老百姓搬迁工作。经过几天没日没夜的工作,在党员群众的帮助下,村“两委”终于做通的沿河的几户村民工作。村里还请来专业人员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采用仿古造型,对村庄主要公共场所进行美化装饰。通过典型引领、适当奖补、整村推进,村庄硬化4万余平方米,修渠3917米,实现了户户通下水道、自来水。眼见着村庄越来美,村民们也从过去的“对着干”变成“跟着干”“抢着干”。

  今天漫步马棚官庄村,仿古改造的村史馆、刘知侠暨《铁道游击队》原创地展馆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宣传文教工作展馆,外形雕龙画凤,古色古香,精美绝伦;置身亲水栈桥上看“风景”:红色记忆广场、水景广场、官府马棚、粮囤、林荫广场、休闲长廊,尽收眼底,堪称世外桃源。

  法治“提纲挈领”,奏响社会治理“最强音”

  阵地建设强堡垒。积极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高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的覆盖率,以法律明白人、一村(社区)法律顾问、优秀人民调解员、辖区民警等为重点成立以案释法宣讲团,以群众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以矛盾纠纷化解的点,带动全民学法用法的面。先后举办法治大讲堂,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真正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固定学习夯基础。利用每月20号党员集中学习日,作为“党员固定学法日”,邀请村法律顾问每月到村讲法,以案普法。完善村“两委”班子成员学法用法制度,开展“两委”班子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法治培训。制定《年度村民普法工作计划》,推动普法工作融入日常生活,开展农村“互动式”普法宣传,特殊群体“一对一”普法,提高广大群众法律意识。

  创新议事添活力。通过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建立“有事好商量”基层网格志愿服务议事制度,实现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融合推进。充分利用村里党员群众的力量,由他们去协助村“两委”去化解矛盾,这既解决了村级管理的矛盾纠纷,又让广大党员和群众真正参与到村级事务的商讨和决策,让党员和群众找到了存在感和归属感。

  乡村发展快车道。在2021年,马棚官庄村被纳入全市乡村振兴“头雁培育”对象。市财政局多次到村开展导师帮扶活动,通过协调农业、水利部门对马棚官庄村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协调上级项目资金470余万,对塘坝进行清淤,修建护坡;修建配套农田道路1800米,垒渠道3380米,修建闸门41个,进行了370余亩的旱改水项目,在项目完成后,村民完全不用担心旱涝对庄稼的影响,旱涝保丰收。为了更好地实现村级增收,在临沂市财政局的帮扶下,马棚官庄村成功与市农发集团对接,在村东北方向,打算投资1200万建设一处高标准的蔬菜种植基地,预计能给村集体增加收入70余万元。

  德治“春风化雨”,亮出乡村振兴“新名片”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和选树先进典型,注重发挥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培树典型引领文明风尚。深入挖掘群众身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典型事迹,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和“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文明实践服务群众,充分发挥村庄新时代文明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围绕镇党委中心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秸秆禁烧、文艺演出、卫生保洁、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倡树新时代健康美德生活方式,引导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

  深入开展为老服务。支部书记郭春龙积极对接镇党委政府及组织、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争取政策扶持、谋划管理运营事宜。经过精心筹备,建成了全县首家“暖心食堂”,免费为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午餐。村庄摸索“暖心食堂+志愿服务+信用管理”模式,为暖心食堂的长久运作增添持久活力。村民自家小菜园的蔬菜,在满足自用的基础上,自发把富余的蔬果送到暖心食堂。村庄成立了一支由“两委”干部、网格员、妇女小组长、其他志愿者等组成的“巧厨娘”志愿服务队,具体参与暖心食堂的日常卫生、清洁、做饭等工作。根据志愿服务的次数、时间、捐赠物品数量等赋予志愿者个人信用积分,食堂管理人员对爱心行为进行积分和信用兑换。

  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活动。为深入开展“为老”服务,村支部利用就餐前后的空隙时间,安排医疗志愿者定期开展老人身体健康咨询和检查,为老人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如帮助老人理发、洗衣、购物等。暖心食堂一经推出,大大减轻了子女的后顾之忧,子女们可以全力以赴地拼搏事业。暖心食堂定期安排募捐活动,子女们热心支持公益事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温暖一位老人的胃,温暖了老人的心,也温暖了一家人的心。小小食堂,带动起全村的友善和热情,承载着群众满满的幸福。

  红色基因,红色的文化,红色引擎激发了马棚官庄村干部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激情,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村庄正逐步走出一条充分依靠群众,“源头管事、就地了事”的治理路子。下一步,马棚官庄村将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作用,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插上了希望的翅膀。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