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东朋
大众网记者 刘东朋 通讯员 王陆鹏 临沂报道
“开饭啦,快尝尝刚出锅的饺子香不香!”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庄家滩井村的孝善食堂内,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吃午饭,一盘盘热气腾腾的水饺摆放在老人面前,大家边吃边聊天,笑声环绕着整个食堂,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俺们年纪大了,自己做饭不方便,建了这个食堂,来到就能吃上热乎饭,一顿饭才2块钱,俺试着很满足。”今年77岁的村民葛建军高兴地说。
据了解,这个专为老年人建设的村级孝善食堂于去年10月开始运营,可容纳120余人就餐,9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用餐,7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餐交2元餐费。同时,由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免费为腿脚不便、行动困难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庄家滩井村,位于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驻地西南方3公里处,浔河南岸,地处浔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全村共有286户,836口人,土地总面积1198亩,其中耕地750亩,种植草莓大棚200余亩。自2023年12月,市应急管理局冯仁博到村任职以来,坚持驻村驻心,兴村富民,聚焦民生实事,绘就群众幸福底色,解锁小村庄的“幸福”密码。
党建引领明方向凝心力。庄家滩井村共有党员49名,入党积极分子9名。60岁以上党员21名,占总人口的43%。“党指到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得干到哪里。支部领着干,村里才能更好看。”驻村第一书记冯仁博说,“通过规范组织生活、选优配强队伍、党员能力素质提升等方式,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建工作融入产业发展、为民办事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入党积极分子量化积分管理等制度,从严抓班子队伍建设,加快后备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依托“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等学习教育平台,提升理论修养,开展学习观摩活动,增强为民服务和增收致富本领。积极推行“主题党日+阳光议事”,村民代表参加村“两委”工作例会活动,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孝善行动暖民心增幸福。“又在给菜浇水呢,冯书记,孩子都带来帮忙呢,”路过的村民庄大娘说。“今天周六,幼儿园不上课,这不就带着孩子一起过来给咱村菜园浇点水,也不下雨,地里太干了”,冯仁博回应着大娘的话也没停下手里的活。地里的蔬菜在这一大一小的浇灌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冯仁博驻村后,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为民办事服务的落脚点,便萌生出打造“幸福菜园”的想法。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村“两委”的一致认同,决定把孝善食堂后那1100平方米的荒地“解锁”成创造幸福的另一个密码。就这样,“幸福菜园”在2024年春天动工了。从争取资金到菜园的规划布局,从铺路修渠到起垄播种,冯仁博亲力亲为,事事关心。一个多月的时间,这里已摇身一变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孝善食堂的老人们吃上了新鲜的绿色蔬菜,庄家滩井村也有了自己生产稳定、品类丰富的“菜篮子”。平日里,干部、群众一同在田间劳作,党员、志愿者免费将蔬菜送至困难群众和留守老人家中,“幸福菜园”成为庄家滩井村一张弘扬孝善文化的明信片。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的幸福质量,尤其是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便利,冯仁博又牵头建成爱心理发室,免费为村里的老人理发,作为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他凭借着从军时学会的理发手艺,“光荣”地担任理发师,与其他党员同志轮流值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他通过“唠家常”,了解群众的生活需求和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关爱老年人的同时,也更加明晰了下一步村里工作的思路和重点。“让老年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就是我驻村工作的重点,他们满意、高兴,我就是再累也值,”冯仁博这样说。
产业发展促增收惠民生。村集体收入薄弱,缺乏产业基础,一直是冯仁博的一件“心事”。庄家滩井村广场南侧,有一片面积四百五十多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在冯仁博多方筹措推动下,筹备建设致富车间。通过考察引进适宜在村开展作业的简单代加工产业项目,方便村民“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同时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经过党支部集体研究、多次与结对共建企业的沟通协调,冯仁博利用村委屋顶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先后协调资金推进光伏发电项目2000余平方米,预计可实现村集体收益20万元。
“西岭那片土地上也有俺家的两亩多地,那边路不好,很多地也没有人种,这回流转出去还能挣点土地流转费,俺们都很乐意。”村民李大娘说。土地流转也是冯仁博主抓的一项工作,庄家滩井村西南角,有二百多亩土地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这片土地之前属于七十多名农户,由于基础设施较差、部分农户年迈体弱等原因,土地利用率一直不高,甚至出现“撂荒“现象。冯仁博与村支书庄绪祥一起,带领村“两委”成员,通过广泛动员、宣传政策、集中走访等方式,引导群众自愿流转,成功“转”出乡村振兴新活力,既实现了土地的“勃勃生机”,又为群众、村委带来了“活水”,进一步提升这座小村庄的幸福指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东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