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近年来,国网兰陵县供电公司围绕中心工作,深耕党的建设,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以担当精神推动工作落实,锻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电力铁军队伍,以铿锵的脚步在兰陵县留下了踏实的脚印,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党建融合强引领亮旗赋能铸基魂
国网兰陵县供电公司始终坚持党建统领,以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目标,构建党委抓统筹、专业抓融合、支部抓落实,促进通盘谋划、专业主导、末端融合的“三抓三促”工作体系,推动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不断增创党建价值、厚植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实任务、工具、场景“三个清单”,把广大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推动党建业务融合落实到“最后一公里”。锻炼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电力铁军队伍,冲锋在电网建设、优质服务、供电抢修等工作的最前沿,当好电力先行官,架起党群连心桥,以实际行动兑现“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庄严承诺。
亮旗赋能强登高,党建引领勇争先,“扛红旗、干最好、争第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公司充分发挥党组织先锋引领作用,深度推进“党建+”融合,攻克一个个难关,破解一个个难题,面对台风勇往直前,脱贫攻坚路上我们砥砺向前,成功打赢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抗台抢险、全面脱贫等系列攻坚战,辐射带动公司整体工作齐登高、勇争先,形成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
学背考问齐发力 全面拧紧安全阀
公司始终把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创新大竞赛”活动与开展模范机关建设、“学悟见创”、“五查五转五提升”作风整顿、“夺旗打榜”等活动充分结合起来,通过部室横向到边、单位纵向到底的方式,精心组织开展练兵、比武、竞赛活动,实现了专业全覆盖,党员干部全参与,以大练兵大比武大竞赛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服务能力大提升,真正把“党建+培训”“穿透到基层、落实到一线、执行到岗位”,作为提升全员职业素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努力建设过硬队伍,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每日学。坚持每天早会学,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的原则,开展“安规每日一学、业务每日一讲”专大讲堂活动,举办兰陵县第三届劳动之星(电缆终端头制作、装表接电、抄表收费核算员工种)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出了一批理论水平高、实操能力强的优秀选手,有效提升了员工整体技能水平。以竞赛为途径,公司营造出比技能、勇争先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了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业务素养,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人人背。公司领导、专业部室负责人利用周五安全日分组到基层供电所、班组提问安规背诵情况,通过学习安全规程,提高基层一线人员履职尽责意识,争做“安规”的明白人。专业考,每周利用“党建+安全”活动组织安规人人过关活动,对一线人员每周一考,抓好作业安全风险分析管控,现场严格执行《安规》、“两票三制”、“十不干”等要求,加大反违章力度,保障作业安全。
全员问。领导思考、回答五个问题(两个至上是否真正入脑入心?两个清单是否制定、内容是否清楚、执行是否流于形式?三管三必须内容是否清楚、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是否做好履职尽责?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是否做到真排查、真整改?),基层班组同志思考、回答五个问题(什么是违章?十不干内容是否清楚?现场作业如何做到三不伤害?),全体员工实现五个同频共振,通过学习、讨论、反思、认识,弄明白“安全生产到底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筑牢“想安全、能安全、会安全”的根本思想。
旗帜领航争先锋 岗位建功促提升
依托一个重要平台。依托“夺旗打榜”活动以点带面,开展支部擎旗活动,通过“亮旗”立目标、“授旗”下任务、“扛旗”定措施、“夺旗”争排头四个步骤,搭建“支部擎旗·党员争先”平台,营造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争先氛围,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登高进阶。
树立一种应用意识。常态化开展业务大讲堂、专业大讲堂、现场大讲堂、案例大讲堂等竞赛比武,全面掌握各专业、班组存在的问题困难,针对性邀请专业进行辅导,提升“劳动竞赛”纵向穿透力。
突出一个问题导向。坚持“实际、实用、实效”为导向,坚持以解决问题促工作提升为抓手,以职工创新竞赛为载体,探索解决年度重点工作推进、自身专业管理、创新实践等方面实际问题,做到规定动作“一个都不能少”,自选动作“百花争艳”,将“职工创新联盟”打造成解决业务痛点的助推器。先后培养出省市公司金牌讲师4人,打造金牌课程4门,“代村零碳示范园区”入选山东省电力公司可持续发展管理示范项目,一项成果参与黄河流域齐鲁工匠展示交流大会,4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
坚持工作五化法 效率提升能量大
通过采用桌面推演方式不同的场景编制脚本,开展31项应急预案演练。通过对监测与预防、预警处置、响应启动、现场处置、舆情引导、应急结束等环节的推演,进一步检验公司应急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各参演单位在处置应急事件过程中的职责,理顺工作流程,细化工作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和损失,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坚持任务清单化。用党建凝聚力量,把目标层层量化、科学分解,到科室到岗到人,确保了精确精准,提速提效;坚持工作图表化。用党建统一思想,抓就抓好,创就一流,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提高了工作的可视化程度,让复杂的工作简单化、专业的问题通俗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坚持操作手册化。用党建工作统一要求规范,让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确保了标准统一,操作规范。;坚持标准模板化。用党建工作带动业务工作,制定标准清晰、要求明确的工作模板,规范化开展工作,提高了工作质量;坚持专班机制化。用抓党建的方法--“干事有队伍,管事有机制”,对重大工作积极组建专班,推进专人盯、专人管、专人干,纵向联通、横向联动,制定责任追责机制,推进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搭建多方共赢平台 实现四电助力四美
公司坚持“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实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新提升。
可靠电助力发展美。公司持续压减办电时间、环节、成本,不断提升办电便利度、供电可靠性,对符合直接装表接电条件的低压用户,实行“当日申请,当日接电”。持续落实“三省”服务(省时、省力、省钱)政策,为全县范围内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提供“三零”服务(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推出“三免”服务,将电网延伸至企业规划红线,保障负荷条件的企业接电需求。
清洁电助力生态美。公司实行低压分布式光伏“先接入、后改造”政策,充分挖掘屋顶闲置资源丰富、用电负荷集中的特点,由省综合能源公司投资640万元,在代村农展馆、兰园酒店、新天地食品加工厂屋顶建设1.82MW分布式光伏电站,建成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零碳示范园区。
便捷电助力生活美。公司在县政府办公区、农展馆南门建成一机双枪直流充电桩,单枪最大充电功率可达60kW,打造绿色出行快速充电圈。大力推广线上缴费方式,线上缴费率99%,指导居民客户按需办理峰谷分时电价。
智慧电助力产业美。建成110千伏塔山站,助力东城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为打造美丽县城、提升“兰陵颜值”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投资1.06亿元建成110千伏合兴站,助力“智造”新城快速崛起。新建110千伏玉泉站,新增变电容量12.6万千伏安,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在代村农业公园内搭建能碳双控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仿真建模,将园区用能、光伏、环境信息、碳排放、碳吸收等数据进行汇总、比对分析,提升园区智能化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园区能耗,实现高效用能、低碳节能的目的,双碳战略正在兰陵加速落地实施。
助企纾困当好“电管家”保障居民清凉度夏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兰陵电网全网最高用电负荷迅速攀升,连续7次刷新最高纪录,8月14日达到最大负荷82.78万千瓦、日供电量1545万千瓦时,九县第一,同比(71.06万千瓦)增长16.49%。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坚守岗位、拼搏奉献,积极应对高温大负荷,全力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严格落实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方案。围绕加强工作组织、保障电力供应、保障设备运行、做好营销服务、加强施工管理、做好防汛工作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保安全、保供电、保服务、保重点,确保电力可靠供应、确保安全生产平稳。全力保障机组出力。细化应急处置预案。建立迎峰度夏“日预警”制度,针对极端天气、负荷变化等实际情况,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对重要输电通道和各类设备的运维管控,及时排除故障隐患,全力保障电网运行安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线路、变电站特巡,结合线路实际,梳理线路卡脖子点、刀闸、开关等容易发热电气连接点,及时检修消缺,确保队伍拉得出、物资供得上、抢修有质效,全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居民可靠用电。实施“6.30”度夏攻坚战,高峰负荷前投运220千伏十苍线、110千伏徐庄扩建等电网补强工程。开工建设220千伏尚岩站主变扩建工程。攻坚配农网工程,增容配变106台、轮换配变73台、布点24台,完成393项低电压、重过载任务清单治理;高质量完成78项春季检修任务,消除设备缺陷隐患103项。坚持“少停慎停、一停多用、能带不停”,累计压减10千伏停电计划7条,开展零点作业2处、不停电作业1742次,各类装备、车辆和物资准备齐全,22支应急队伍随时待命。度夏期间,累计走访服务客户1.2万余户次,协助中钢集团、县人民医院等4家高危及重要用户排查安全用电隐患,保障了可靠供电。供电公司干部职工战高温、斗酷暑,守护万家清凉,兑现了“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庄严承诺。
下一步,国网兰陵县供电公司将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切实发挥主体作用,慎终如始、持之以恒做好电力保供,聚焦缺口小点、影响小点“两个小点”,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电力支撑。(通讯员 付国钦)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