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神山镇“归雁人才”田恒博:“小蒜托”变废为宝,生态循环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4-09-13 17:5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曹誉
play

  田恒博,男,汉族,1972年7月生,临沂罗庄人,现任山东长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欣荣新材料有限公司、临沂长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2022年10月在兰陵县神山镇东道庄村,投资9000万元创办了山东长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所创办企业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临沂市“四个一百”示范企业认定;组建了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临沂市工程实验室、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临沂市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载体,获得授权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备案企业标准3项。

  潜心钻研,产研结合求发展

  田恒博长期在循环经济领域从事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工作,承担了山东省科技厅中小企业创新提升项目、临沂市重点研发计划等省市级课题4项,其中《含铝废渣综合利用》《面向化工、金属型材加工行业的绿色高效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等3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7年被评为山东循环经济年度人物,获得山东省循环经济科技进步一等奖、临沂市人民政府专利奖三等奖等荣誉。田恒博研发大蒜废弃物生产复合生物质碳源项目,以大蒜废弃物为生产原材料,延长了大蒜产业链,促进大蒜产业良性发展,能在农业农村领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及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当地农业科技水平进步、助力大蒜乡创共同体建设贡献突出。

  废弃物“变废为宝”,延伸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大蒜废弃物生产复合生物质碳源项目最大创新点是将大蒜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县域主导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的高附加值再利用。项目以大蒜初加工废弃物(大蒜托等)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精制、蒸馏、压滤、发酵、灭活、复配、循环反应等10余道工艺,制备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产品是用于治理水污染的复合生物碳源,副产品为大蒜油,可达到食用级水平,用于生产大蒜油胶囊或保健食品。同时,生产过程压滤产生的固体残渣,作为定制生物质锅炉燃烧,循环利用产生蒸汽,再供高温精制环节使用,生物质灰渣可再用于农田施肥,循环利用率接近 100%,在农业废弃物聚集区起到很好的推广示范作用。

  产业带动,助推乡村振兴

  神山镇作为“苍山大蒜”主产区,大蒜初加工企业及个体众多,每年产生大蒜托约 4.5 万吨,无法得到有效处置,极大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田恒博通过以大蒜废弃物为生产原材料,延长了大蒜产业链,促进大蒜产业良性发展,在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当地农业科技水平进步、助力大蒜乡创共同体建设贡献突出。大蒜废弃物的充分利用和加工,可以带动附近200余人就业,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余元。

  乡村振兴,人才示范。“我将坚定不移地以探索循环农业为发展方向,辐射带动周边村户发展,让‘小蒜托’助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面对未来,一脸实诚、憨厚的田恒博信心满满。(通讯员 曹誉)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王金慧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