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切嘱托,助力乡村振兴——临沭县村级档案服务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2022-11-24 13:39: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马琳 徐钧 万胜永 杨希坡
play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马琳 通讯员 徐钧 万胜永 杨希坡 临沂报道

  近十年来,经过不懈努力,临沭县村级档案服务乡村振兴呈现出勃勃生机,目前全县236个行政村居全部建档,85%的行政村设置专用的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村级的各门类档案。2019年,山东省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交流座谈会在临沭县召开;2022年临沭县报送的《临沭县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做法与成效》被山东省档案馆评为“全省经济科技档案工作创新案例”。

  红色朱村引领村级档案工作助跑起跳

  朱村是抗日战争时期有名的红色堡垒村、解放战争时期典型的支前模范村,是“枪声就是命令”的诞生地,被誉为滨海“小延安”。峥嵘岁月给朱村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红色历史文化遗存,以及数不清的军民鱼水情深故事,挖掘整理村级档案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2012年10月,临沭县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发现朱村保存有1950年至今的齐全完整的村级历史档案资料,随即派出业务人员上门指导,并进行深入挖掘,对所存档案进行了价值初步鉴定,发现朱村所存的档案门类齐全完整,且比较珍贵,需抓紧采取有效措施整理保管好这些珍贵档案。通过挖掘整理发现自清代以来的各类档案资料14344卷(件、册)。比较珍贵的有清嘉庆二十四年版和2010年版《朱村王氏家谱》各1册;清代《康熙字典》数册;清代农业税票3张;鄢思甲将军和陈忠孝将军捐赠的“八一勋章”“ 独立勋章”“ 解放勋章”等系列勋章17枚;1946年滨海区行政专员公署颁发的抗属优待证;1950年土地定税档案;1952年《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7册;1964年的统销救济清册;70年代的工分票和缝衣票2000多张;1959至1960年小麦丰产奖状4张。其中有3张奖状由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发。 经批复朱村档案馆成立,为山东省首家村级档案馆。馆藏档案门类包括文书档案、会计档案、扶贫档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等21个门类,档案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已成为临沭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典型。2019年6月14日,人民日报14版整版刊发了《走进沂蒙革命老区临沭县朱村——小村档案馆,见证变迁留住根》的专题报道。《中国档案》杂志2019年7月期刊刊发了《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乡村振兴》,介绍临沭县朱村档案馆的经验做法。2020年,经山东省档案馆考核确认,临沭县朱村完成了国家级“档案工作服务乡镇振兴战略”试点工作。村级档案工作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朱村先后荣获国家级传统村落、全国农业“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山东省乡村记忆传统村落、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临沂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临沭县不断深化提升乡村档案管理水平,大力加强村级档案建设,探索建立面向乡村的档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服务功能,确立了“打造精品、培育典型,辐射带动、全面推广”的指导思想,注重发现和培养基层档案工作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整体工作上台阶。重点培育了朱村、周官庄、徐埠前、沟北村、陈巡会村等村居示范点,并利用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示范村的档案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经验,进而推动全县档案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凝聚合力助推村级档案工作上档加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临沭县以“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将新农村档案建设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千分制考核体系。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和《新农村档案工作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强化对档案工作的制度引领。确立了县、镇、村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保障了村居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临沭县档案局(馆)将农村档案整理工作列为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村级档案指导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印发的《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要求,明确收集重点,因村制宜,分类指导,规范整理各门类档案。档案局(馆)全体业务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上门服务,对村居档案人员实行面对面交流,手把手讲解,真正把业务技术和服务送到农村。在业务指导的同时不断加大依法治档力度,保障了村级档案工作有序进行。本着“执法带动工作,监督促进管理”的工作理念,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档案执法检查,针对个别镇街村居建档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档案收集不全,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以行政执法监督为抓手,以整改提升为目的,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各镇街开展了档案行政执法大检查,促进了全县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对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村居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全县开展村级档案工作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各村居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各村居建立健全村级档案组织管理形式,村两委把村级档案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列入年度计划,及时解决档案管理所需各项经费。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一名村委委员任副组长,多名档案整理人员为成员档案整理工作组的档案整理工作组。档案工作组专门具体负责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保管、提供利用等业务;各成员常年负责档案日常收集工作,每年年初共同对所收集的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保证了村级档案的完整齐全。在整理档案的同时结合《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经过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制定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规定,建立了村级档案长效机制,如《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查阅制度》《档案工作人员离任交接制度》等多项档案管理制度,推动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创新村级档案激发服务乡村振兴新动能

  坚持“高效便捷、优质服务”的理念,不断整合档案资源,开拓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探索档案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加快建设“三生三美”新农村。一是优化档案服务方式。在做好传统档案查阅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互联网+档案”改革,为村居配备了档案系统管理软件和上网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档案全文扫描,依托档案信息网、政府门户网站、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等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县农村的档案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了馆藏档案的系统管理、快速检索、全文阅览、打印输出等自动化管理,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查阅和利用涉农档案信息。二是强化资格凭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以来,村级档案为全县各级提供村务、土地承包、农村工业产业、集体产权等档案35万余份,帮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800余件,为村集体和其他单位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学术研究等提供了资料,为村民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升学就业、合作医疗、矛盾纠纷等问题提供了原始依据。三是培育乡村档案产业。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照片档案的整理工作,各村珍藏的照片档案包括省市县各级领导视察临沭、美丽乡村建设、旧城改造、青云万亩板栗园、柳编工艺品等系列影像资料,充分展示了临沭农村经济建设大变化、经济社会大发展及百姓的风俗变迁、生活变化,掀起了“观农景、品特色、农家乐、风情游”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发展热潮。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旅游扶贫村4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8处,省级精品采摘园4处。同时,依托柳编等特色优势产业,将实物档案按照艺术类、家居类、生活类等进行汇总整理,为发展农村电商和淘宝村镇提供了有力的档案资料支撑。四是承载临沭乡村记忆。充分发挥档案见证历史,记录辉煌、资政育人、扩大影响的载体作用,利用档案资源,建成了真实反映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民间社会生活发展状况的主题展馆,再现临沭农村历经沧桑、勤劳创业、建设家园、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辉煌成就。各村居在整理档案基础上,对本村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打造了乡村记忆纪念馆、红色纪念馆、民俗纪念馆等展馆,极具临沭文化特色。中共和省、市、县委各类培训班,各省市参观交流团,大中小学生和周边普通群众,纷纷前来参观乡土历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临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回首往昔初心不改,临沭档案人必将忠诚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牢记嘱托再出发,砥砺奋进向未来,新征程上谱写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