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开栏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风劲吹,沂蒙大地进入春耕好时节,临沂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大众网临沂推出“万象‘耕’新看沂蒙”专栏,在万象“耕”新中,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农技赋能、智慧农业等“新”元素,为春耕备耕注入强大动能。
大众网记者 马琳 季金龙 临沂报道
当前,正值小麦的抽穗扬花期,同时也是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小麦稳健生长,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做好麦田病虫害防治工作,连日来,临沭县郑山街道积极开展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小麦“一喷三防”作业,抢抓农时保丰收,为今年夏粮的增产增收打下牢固基础。
所谓“一喷三防”是指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孕穗期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达到防治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目的,促进小麦灌浆、增加粒重,确保小麦稳产增产的一项关键性的技术措施。
4月30日上午,大众网记者跟随临沭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来到郑山街道。一眼望去,是连片的翠绿麦田,饱满的麦穗正昂然地挺立着,孕育着勃勃生机。而在一旁,临沭金丰公社的技术人员正忙着将调配好的农药倒入植保无人机中,随着一阵轰鸣声,只见一台硕大的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缓缓起飞,沿着麦田来回穿梭,将喷出的雾状透明药剂均匀地洒在麦田里,保证麦苗能得到及时的保护。不到一天的时间,700多亩地就完成了农药喷洒。
与传统人力打药相比,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具有精准高效、节水节药、保护环境等优势,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有效防治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麦蚜等病虫害,同时也减少了人员与农药的接触,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据了解,每台无人机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100多亩,一天能完成1000多亩喷洒作业。
“我们临沭金丰公社按照临沭县农业农村局的要求,大量运用先进农业植保设备进入田间地头,准备了70多架无人机,服务了2万多亩农田。通过科技手段助力田间管理,为小麦的增产增收保驾护航。”临沭县金丰公社总经理董书通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
农业的快速发展必然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无人机、机器人、大数据等都是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今年临沭县共种植58.8万亩小麦,为夺取今年夏粮的丰产丰收,县农业农村局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引进第三方无人机飞防服务,采取集中飞防和农户自防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田”的要求,对小麦进行群防群治、统防统治,织密织牢病害防控网络。并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开展农民大培训活动,“面对面、手把手”开展现场培训指导服务,在提高规模化防治速度和效果的同时,运用现代农业技术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
“今年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提前下达了小麦‘一喷三防’项目资金,县农业农村局统一采购了‘一喷三防’物资和无人机飞防服务,实现全县58.8万亩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局将不遗余力地打赢小麦‘一喷三防’保卫战,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达到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的目的。”临沭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吴书宝说道。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