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法院:藏匿的34吨钢材找到了

2024-05-31 17:4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马琳 宋仕超
play

  大众网记者 马琳 通讯员 宋仕超 临沂报道

  “太感谢了,34吨钢材终于找到了,必须对你们的辛勤付出说一句谢谢!”近日,在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执行现场,申请人张某握着临沭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双手连声道谢。

  承运人失约,34吨钢材半路搁置

  2021年8月,为运输一批钢材,张某与李某签订货物运输合同,约定由李某将张某的34吨钢材运送至外省某钢铁公司。但因车辆限行等原因,李某收到张某交付的钢材后,并未按合同约定运送至目的地。

  张某催要钢材无果后,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审理中,法院支持了张某的诉讼请求,判决李某将34吨钢材送至某钢铁公司。后李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因李某未按判决继续履行合同,2022年,张某申请强制执行,受特殊影响,未能执行到位。今年5月,张某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立案后,执行法官依法向被执行人李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并通过电话向其释法明理。“接手案件后,我们首先会督促和引导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或者协商解决。”本案的执行法官说道。

  可面对执行法官的劝解,被执行人李某依然我行我素,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

  钢材再转移,承运人竟频耍花招

  这时,申请人张某向执行法官提供了钢材存放地和被执行人李某工作地等线索。

  “如果找到钢材,将其强制交付申请人,代为履行方式也可实现执行目的”,执行法官拟订了代为履行的强制执行方案,并向张某解释相关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打消其顾虑。

  根据线索,执行法官来到张某所说的钢材存放处,可一番查看后,并未找到案涉钢材。“前几天还在这里的,一定是被转移到别处了”,张某见自己的钢材被转移隐藏,显得有些着急,急忙给被执行人李某打去电话。

  此时,执行法官一边安抚申请人,一边重新调整执行方案,“如果李某拒不配合执行,将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5月8日,执行法官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处汽车维修店找到了正在修车的被执行人李某,当面再次督促其履行合同,并告知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可面对执行法官的释法明理,李某一直避而不语,甚至放下手中的工具,起身要走。

  就在执行法官喝令其站住时,李某迅速拉开停在其身旁的汽车车门,打着火欲驾车离开。关键时刻,执行干警快步上前,阻挡在车前,责令其立即熄火下车。

  可李某仍拒不配合执行工作,甚至在倒车过程中,撞到停在后方的警车的保险杠。趁李某慌乱之际,执行法官与法警迅速行动,逼停车辆并将其控制。

  “如果你暴力抗法,我们将对你实施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执行法官义正词严予以警告。

  在批评教育和强大的执行威慑下,被执行人李某最终认识到自己行为违法,并主动将因碰撞而出现脱落的警车保险杠予以修复,表示愿意配合执行工作。

  平衡各方利益,案涉钢材顺利交付

  在李某的带领下,执行法官顺利找到转移的34吨钢材,并趁热打铁引导双方协商确定履行的具体方案和细节。

  “我要求将钢材运到我说的停车场……”

  “我的车已经报废了,上不了路……因为这事我已经损失了好几万。”

  “那我找人来拉,装货等费用少不了五六千,你承担。”

  “费用没你说的那么多。”

  ……

  眼看双方争执不下,执行法官便尝试引导双方,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供双方参考,“被执行人找人装货,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货物交付给申请人后,后续费用由申请人承担”,双方均表示同意。

  在执行干警的引导下,被执行人自行驾驶起重机,用时4个小时,将34吨钢材装至申请人指定的货车,经申请人张某过磅称重确认无误后,本案顺利执结。

  历经一波三折后,执行法官对本案进行了复盘,“申请人因对方违约遭受损失,被执行人也为违约付出了一定代价,如何在彰显司法权威的同时,贯彻善意执行理念,将双方从纠纷中抽离止损,实现‘三个效果’统一,考验干警的执行智慧和能力。”

  (张某和李某均系化名)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