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大学频道>考试动态

2014年MBA考生心态录:愈挫愈勇还是现实煎熬

2014年01月09日 12:37 作者: 来源:MBA中国网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幕于4日拉开,百万考研大军奔赴考场,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争取继续深造的机会。记者采访部分考生发现,面对这场考试,考生们的心态各有不同。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幕于4日拉开,百万考研大军奔赴考场,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争取继续深造的机会。记者采访部分考生发现,面对这场考试,考生们的心态各有不同。
     
      应届考生:重压之下,唯有淡定面对
     
      “硕士研究生”,众多招聘启事上的这五个大字,让吉林财经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刘璐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压力巨大。曾在不少媒体实习过的刘璐,深知媒体招聘缩减、学历门槛越来越高的现实。于是她和班级里的其他11名同学一起加入了考研大军,“希望能在读研后给自己找一个更好的出路。”刘璐说。
     
      和刘璐有相同想法的应届考生不在少数,求职过程中的学历压力变成了他们考研的动力。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刘正光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班级里一半以上同学都报考了研究生,但随之而来的是竞争的激烈。“我报考的古代文学专业只有5个硕士名额,但听说报考的人数超过150人。”刘正光说。
     
      无独有偶,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的考生于欣雨报考了广播电视学专业,这是中国传媒大学最热门的研究生专业之一,竞争压力“一年大过一年”。经过了几个月的紧张复习,于欣雨坦言,很庆幸自己在考前竟然变得淡定了,“考试涉及的内容多,不可能全都记住,还不如暂时在脑中屏蔽掉那些重压,轻松地去应对灵活多变的考试。”于欣雨说。
     
      “屡战”一族:愈挫愈勇,不怕再考一回
     
      作为考研大军中的“不幸群体”,一些多次考研而不中的考生选择了坚强地继续参战。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吴天今年已经是第三次考研,回忆起之前两次的失败经历,吴天坦言:“已经习惯了,尽力了就不后悔,实在不行就再来一次。”
     
      与吴天一样坚持考研梦想的还有长春考生李来。三次失败的考研经历并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作为一名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他一直坚持寻求一个更高的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三年来,他边打零工边复习,“坚持下去,总会胜利的。”李来说。
     
      今年第二次考研的刘柳也表现出了一名考研“老手”的淡定,她告诉记者:“明年、后年、大后年,什么时候考上什么时候才甘心,考研就是为了达成自己的一个梦想。”
     
      “回炉”考生:求学若渴,无奈现实煎熬
     
      “想通过这次考研给自己换一条路。”长春市某机关公务员张硕表示,当初大学毕业时一心想考公务员,放弃了考研机会。但如今感觉自己从性格、能力等方面不适合现在的职位,工作起来也十分煎熬。“非常渴望继续深造,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他说。
     
      “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学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就职于北京一家国际媒体集团的董明今年报考了某知名院校的MBA,工作中因为学历层次而遇到的困难让他下决心要“回炉”深造。不过,日常工作脱不开身,复习考试压力又大,让他感到非常煎熬。
     
      同样受着煎熬的还有长春市某银行职员王琳。渴望通过读研来获得更好发展的她对回到课堂充满了向往,但平时生活的事情、单位的事务让她基本没有大块时间复习,无法全力以赴。面对今年的考试,“只好‘裸考’,碰碰运气吧。”她无奈地说。
     
      考研,即“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之意。其英文表述是“Take part in the entranc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schools”。考研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其次按照程序:与学校联系、先期准备、报名、初试、调剂、复试、复试调剂、录取、毕业生就业、其他等方面依次进行。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连繁繁)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