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大学频道>求职指南

用“终身学习”代替“一生工作”

2013年05月12日 16:19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几天以前报纸上一则小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庆祝加入我们公司210年”。这是一家德国公司在对公司里9位“忠实、勤奋”工作了15到45年的员工表示敬意。

     

      多丽丝·奈斯比特,是畅销书《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和《》的联合作者,以及《梅琳:我的中国》的作者。

     

      漫画:菜心

      几天以前报纸上一则小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庆祝加入我们公司210年”。这是一家德国公司在对公司里9位“忠实、勤奋”工作了15到45年的员工表示敬意。这对于将频繁跳槽当作生活一部分的不少年轻人来说,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但这是真的。金表通常作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20年的奖励,而这现在似乎已经很少见了。

      据美国劳工部门估测,美国现今的大学生到38岁为止做了10到14份工作。其中的四分之一每份工作不超过1年,二分之一每份工作少于5年。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仅限于美国,对此,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学生们的呢?

      一本中国杂志在访谈我的丈夫和我时,让我们预测未来会有什么职业。这让我们非常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首先一些现在最好的工作可能将来不复存在;再说,有人按照福布斯排行最好的10样自己的职业,但可能一些年后他们会感到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

      以下的数据,会让我们对产品和就业机会的不断变更有个概念:在美国,收音机进入市场用了38年,听众达5000万;电视用了13年;网络用了4年;iPod用了3年。全世界电脑设备在1984年是1000台,1992年增长到100万台,到2008年是十亿台。据估计,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比19世纪一个人一生所掌握的还要多。

      那些使用未知技术的工作究竟是什么?很难说清。但掌握时代发展的规律,无疑更有利我们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美国劳工部门列举了雇主所需的10项最重要技能。我把这10项技能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属于要加盟某项职业要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第二部分较难实现,我倾向于称之为思考的方法,培养起来较为困难。

      电脑和电子、应用数学和系统分析在需求能力榜上排名第五、第六和第七。你或多或少需要将这些技能应用于工作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依赖于机械的学习。名列第十的是销售与营销。真正好的营销人员并不容易找到。它需要情感和社交智慧来创造杰出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技巧。这也是这些工作收入可观的原因。

      排在第四位的是积极的倾听。这听起来容易。但是为什么没有多少人实践?当别人对你倾诉的时候,你有没有全心投入地倾听?也许你已经正在想下面你要说什么了。善于倾听不仅会对你的学业和工作有帮助,还有利于你的私人生活。这是你可以通过训练自己达到的。

      现在我们看看榜上的前三位——

      批判的思维:在美国它被定义为“运用逻辑和推理去识别方案、结论或不同问题处理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判断能力和执行力:“权衡行为相关成本及收益,以做出最适当的选择”。

      你也许注意到了,这三种能力相当接近。你对于一个问题进行判断和识别的时候不可能没有批判性的思维。而批判性的思维并非是批评而是转入分析和发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是如何培养这些能力?最重要的是,不要满足于死记硬背。问问你自己,你是否真的懂了你所学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历史,你可以背诵几世纪以前的历史数据。但是你是否懂了历史进程的内在逻辑?而如果你没有真正理解事件的复杂性和相互联系,批判性思维就不会得到发展。

      最难获得的能力是排在第九位的:监测。它被描述为“对自己、他人、公司及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估,以便进行提高和改善”。这离不开对自己、自己在团队的角色及所在公司进行批判性的审视。

      就像蛇蜕了皮会长大,没有蜕变,我们也不会成长,习惯和个性亦不会为我们服务。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一步一步去赢得自信和自尊。

      你们当中的许多人今年就要从高中或大学毕业了。等着你的不仅是一生的工作,更是终身的学习。

    (责任编辑:张婷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获奖名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