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受访大学生称平时会注意勤俭节约

2019-09-19 16:00: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play
" />

  杨祺认为,如今,勤俭节约的意思不是说一定要穿打补丁的衣服了,更多指的是不铺张浪费,“比如日用品、家电,只要不坏就一直用下去。我身边很多人开始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出售闲置用品,不会直接扔掉”。

  在张硕看来,如今倡导勤俭节约精神,更侧重对已有物品的充分利用,以及对理性消费的强调。“我身边有的同学每月只要有富余的零花钱就都用来买衣服,穿几次,不喜欢了就扔掉。我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张硕支持“共享”“租借”的消费模式,“这样能提高物品的使用率,降低闲置率”。

  张硕向记者介绍,她所在学校有很多二手物品交换群,很受同学们欢迎。“我上星期刚刚在一个群里出售了一些闲置书籍和护肤品,卖了110元。学校每学期都有学生组织大家捐献闲置衣物,各宿舍会统一整理衣物送过去”。

  大学生怎样做才算勤俭节约?调查中,79.1%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大学生不应该在消费上相互攀比,66.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不应随意浪费,55.1%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不应奢侈铺张,22.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注意记账很重要。

  汪雅乐认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应该合理消费、量入为出。“大学生应该试着赚一次钱,对于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才会更珍惜,更理解父母的辛苦。另外,大学生平时应该少关注明星的奢侈生活,少关注奢侈品。一个人关注的东西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

  作为家长,陈源认为,大学生的生活费、个人学习发展投资和健身花费只要保持在平均水平就足够了,不应该追求奢侈消费。

  76.2%受访大学生认为,秉持勤俭节约美德有利于树立正确消费观

  87.9%的受访大学生认同这个时代依然需要勤俭节约精神。

  张硕认为,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仍然有必要提倡勤俭节约精神。“虽然大家手里的钱更多了,但资源是有限的。而且随意浪费,会增加环境负担,还会助长攀比风气”。

  “我国仍然存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我们消费的东西是大量资源和劳作换来的,有什么理由不节俭?”汪雅乐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崔盛指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应该让自身的偏好符合社会收益最大化,尽量做出理性决策,包括消费决策。

  调查发现,90.5%的受访男生认同这个时代依然需要勤俭节约精神,比例高于受访女生(85.2%)。分学历看,专科生赞同这一观点的比例最高(90.0%),其次为本科生(88.8%),然后是研究生(75.5%)。从受访者学校所在城市分布上看,学校在二线城市的受访大学生中,认同这一观点的人比例最高(91.2%),其次是学校在一线城市的受访大学生(84.7%)。

  调查显示,76.2%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秉持勤俭节约美德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60.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这样能够增强自控能力,57.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这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8.2%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这有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

  陈羡林认为,懂得勤俭节约的人往往更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会给身边的人树立榜样。

  陈源认为,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勤俭都是持家之本。“知道粮食得来不易,就不会浪费,懂得赚钱的不易,就会开源节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习惯的人,长大后会懂得量力而行、未雨绸缪,会更早地成熟自立”。

  受访在校大学生中,男生占51.7%,女生占48.3%。学校在一线城市的占26.1%,二线城市的占57.6%,三四线城市的占15.7%。学历方面,专科生占14.1%,本科生占78.1%,研究生占7.8%。(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陈倩盼)

返回大众网临沂首页>>

上一页12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