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噩运突降
满足妻子的愿望
但有时,命运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在不经意的时候,把美好摔碎一地。
“听说您老伴身体不太好?”面对这个问题,侃侃而谈的沈慧麟突然不说话了,眼眶泛红。
2018年4月30日,他们结束了日本奈良、大阪的旅程,参加了体检,随后,王德琳被告知查出了胰腺癌。5月24日做手术,胰腺被切除了一半,脾脏被全部切除。然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该用的药都要用。“我们现在就想着,过好每一天。”
现在,每天早上6点,沈慧麟会准时起床,第一件事是为爱人泡营养粉,第二件事是为爱人煎中药,“听说自己煎效果更好,我已经煎了一年多。然后我出门买早餐、买菜,每天很充实。”
沈慧麟说:“但最近,王老师身体越来越差,她总是催我,想早点把捐献遗体协议签了。”
医者父母心,师者何尝不是,枯叶化泥更护花。沈慧麟说:“我和王老师都是学理科的,我教物理,她教化学,除了要教理论课,还要指导实验课,做实验是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的,包括实践设备和器材等。杭师大医学院学生做实验,自然也要有相应的条件和设备,人体是必须的。等我们死了以后,能够将遗体捐献给学校,用于医学教学、研究工作,也算是为杭师大做了点小事,我们觉得很有意义,也很高兴。”
遗体捐赠,了解下
捐献者,生前人生百态、各不相同,大学教授、货车司机、国企职工、年轻学生……但不同的人生,一样的伟大。医学界将这些遗体捐赠者尊称为“大体老师”。
杭师大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楼佳庆告诉记者,该校目前共有“大体老师”编号1450多,“现在社会开放了,观念改变了,从最初每年只能几例,到现在每年60例左右,但凡有志愿捐献意愿,不论远近、大小,我们都会去接收。”
遗体捐献者身故后,就要进行遗体移交和捐献见证。
一般情况下,遗体捐赠者在过世8小时内急速冷冻保存,在教学使用时再复温,从而能够保证遗体的新鲜程度,让学生能在最接近真实的人体上进行模拟手术训练。
捐献者身故后,遗体接收单位会派出专人专车接运遗体。接运遗体时,接受方必须开具《遗体捐赠证明书》及家属签字的《遗体捐赠确认书》,捐献者及家属的身份证复印件等。这一切手续必须要捐赠方、接收方和见证方三方同时在场,同时签字。
在仪式结束时,三方必须面对捐献者的遗体手持菊花,深深三鞠躬,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
接受到遗体捐献者的遗体后,接收单位必须立即处理。器官捐献的遗体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手术,取出需要捐赠的器官,比如眼角膜,而用于医学研究的遗体就要进行医学防腐处理。
进行手术前或者是医学防腐处理前,必须默哀一分钟,表达对逝者的尊重。经过防腐处理的遗体保存一年左右,才会用于医学教学、研究工作。
楼佳庆说:“每年清明前后,学校都会欢迎家属前来吊唁。一般三年之后,如果家属有要求,可以领回骨灰。丁桥有个花园地下室设置了志愿者纪念馆,钱江陵园也有专门的志愿者生态陵墓,这些都可以供人寄托哀思。”(记者 陈素萍)
返回大众网临沂首页>>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