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大学频道>志同道合

莫让阅读那么“悲壮”

2015年04月23日 10:22:00 作者:长乐 来源:人民日报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做了一件“很多语文老师想做却未必能做到的意义深远的事”,他开办了一个“经典夜读小组”,带领学有余力的学生读书。夜幕中教室的灯光下,他和学生们读了《湘西散记》《孩子的诗》《万历十五年》……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做了一件“很多语文老师想做却未必能做到的意义深远的事”,他开办了一个“经典夜读小组”,带领学有余力的学生读书。夜幕中教室的灯光下,他和学生们读了《湘西散记》《孩子的诗》《万历十五年》……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曹勇军感觉到语文阅读教育正在被“异化”,是“测试性阅读”,甚至是“不折不扣的伪阅读”。比如现代文阅读考试要求的“文章细部刻意的、人为夸张的理解”,或者“关键词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手法鉴赏”。“任何人不会这样去读文章,除非他是神经病。”曹勇军说。

      阅读本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来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然而,高考、中考等指挥棒,却把阅读变成生硬的模子,成千上万的人对同一篇文章只能有同一种理解,否则就被判为错误。作家周国平讲到,有一次朋友的孩子拿出他写的文章《面对苦难》,要他按中学语文考卷的要求进行阅读分析。结果,周国平只得了69分,孩子不禁嘲笑他:“我还得了71分呢!”

      这个真实的段子暴露了当下语文阅读难言的尴尬。曹勇军所做的,就是想开辟一片桃花源,“在真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可是,这个怀着美好希冀的夜读小组,却总有些“悲壮”的色彩。比如,他经常接到“补课”或“家里有事”的请假条,小组成员如果考试成绩有了波动,心理压力会很大,不得不“艰难”退出,家长和其他老师也不会买账。

      好好地读一本书,怎么竟弄得如此“悲壮”?如果夜读小组能够达到夺取高分的奇妙效果,可想而知,面对的绝不会是“请假”或“不买账”,而是像热门补习班一样挤破头。问题出在考试阅读题的“伪”和夜读小组的“真”,虽然都是阅读,但前者志在拿分,后者志在“精神”,在分数挂帅的指挥棒下,胜负自然不言而喻。

      有同事把曹勇军比作《堂·吉诃德》中大战风车的人,但我们希望,曹老师的夜读小组不要再那么“悲壮”,让学生读点真的东西,让考试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养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应试的水平。否则,应试的指挥棒下,“异化”的恐怕不仅仅是语文的阅读题。(LN)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婷婷)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