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洪鹏
责任编辑:邓梦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沂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加大投入、全面改薄、建校扩容、扩优增效、强师提能等多种渠道,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了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时代跨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稳步提升。——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广江
城乡统筹 提升县域教育均衡水平
近20%财政总投入用于教育发展。2012年至2021年,全市义务教育总投入达1098.86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18.76%,年均增长近10.79%,做到了“两个只增不减”。
新增学位64.6万个。2012年至2021年,投入294.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771处,新增学位64.6万个。其中,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实施校舍建设“双百工程”,每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各100所以上。
中小学校成为乡村的“最美建筑”。2014年至2018年,投入90余亿元完成1665所学校“全面改薄”任务,中小学校成为乡村的“最美建筑”。2021年启动乡村中小学薄改与能力提升工程,投入5.37亿元,完成99所学校薄改项目128项,并承办全省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现场会。开展8个省级、18个市级试点乡镇的“强镇筑基”试点,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面化解。投入261.2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30处,新增学位53.7万个。移交腾退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场所用于办学35处,新增学位3万个。2018年底消除超大班额,2020年9月底消除大班额,全市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全面清零”。累计化解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2919个,56人及以上大班额10155个,化解数量分别占全省1/3、1/2。
11.4万贫困家庭学生受到资助。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任务目标,深入实施“建设+提升+扶智+兜底”的“3223”教育扶贫十大行动计划,为全市11.4万人次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资助金5609万元。教育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入选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改革创新 激发义务教育办学活力
系统党建工作格局不断完善。成立市县两级教育工委,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深入实施“党建151工程”、“一校一品”创建、“万名党员教师联系学生”等10项工程,形成“一县区一风格、一学校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系统党建工作格局,“沂蒙精神百校行”活动获全国“五个一”文明奖。
更多教师享受职称评聘福利。2012年以来,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合并小学和中学教师序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提高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实行评聘一体。建立基层高级职称制度,向乡镇学校倾斜。2016年以来,实行“县管校聘”改革,建立“编制周转池”,目前已使用周转池编制7000余名。
先后进行两次中考改革。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由单一分数表达改为以等级和分数两种方式呈现,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2021年,落实“五育并举”要求,将艺术科目(音乐、美术)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促进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强校扩优工程,2018年启动集团化一体化办学,城区名校带动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均衡发展,城乡间、农村校际间建立联盟型友好结对集群发展,名校与县区学校、县区与县区学校之间结对协作或合作办学。全市共建成教育集团112个、覆盖中小学校353所,建立基础教育联盟集群55个、覆盖学校155所,建立基础教育校际协作结对743个、覆盖学校1359所。
提质扩优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红色基因立德树人课程叫响全国。2015年至今,先后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合作共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形成区域课程综合改革“临沂模式”,以红色教育为代表的区域立德树人课程叫响全国,被中央媒体多次报道,获评国家级、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50多项。
“五育并举”经验走在全国前列。深入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校本课程推进项目。以弘扬沂蒙精神为魂,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沂蒙精神教育经验入选教育部革命传统教育典型案例、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区域典型案例、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深入落实美育体育行动计划和新时代劳动教育。先后承办校外综合实践、红色教育、劳动教育、图书报刊等国家级现场会6个,被认定为全国优秀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获评山东省中小学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市。
“三名工程”培育数百名教育领军人才。实施“三名工程”,培养教育创新领军人才,评选沂蒙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474人。2016年以来获评省特级教师83人、齐鲁名师名校长40人。开展“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近三年年均培训教师10万人次。树师德、正师风,十年评选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近200人。2012年至2021年,中小学教师净增2.3万余人。
信息化建设让教育更“智慧”。全市数字校园覆盖率94.56%,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覆盖率100%,建设市级“智慧校园”150 所,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及验收合格单位73个,入选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中央电教馆“百所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各1所,经验做法入选教育部《中国智慧教育区域发展研究报告》。
回应关切 教育满意度逐步攀升
“减负提质”促进健康发展。聚焦“减负提质”,建立“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校内校外双向发力。校内深化“五项管理”,严格落实规范办学“十五条”,推行托管与特长培养结合的课后延时服务。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实现全覆盖,参与课后服务学生95.16万人。强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率100%,压减率96.57%。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全程网办”便民惠民。2021年,把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全程网办”列入重点民生实事、重点改革事项。教育、公安、民政等10部门协同配合、信息共享,建设招生入学服务信息化平台,接入“爱山东·容沂办”,实现义务教育新生报名入学“全程网办”,每年度惠及学生30余万人。
全方位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成立全省首个学校安全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2021年入选教育部4个典型案例并获教育部官网推介。健全家校政社共育组织机构,构建一体化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沟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巡讲活动,受益家长10余万人次。组织家庭教育座谈会7000余场次,参与家长近200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临沂义务教育从实现全面普及迈向优质均衡,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持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跑出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加速度”。
初审编辑:李洪鹏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