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孙贵坤 梁红国 卞旭 赵国清 临沂报道
日前,正值最后一茬秋桃上市,打开某电商平台,视频展示的“能插吸管喝”的冰淇淋水蜜桃,团购代金券已经全部售罄下架。卖出88元一个的“生态桃王”早已脱销。在沂南县岸堤镇艾山东村的瑞丰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里,80后新农人刘元强在山野间向大众网记者解码“高价桃”供不应求的背后秘籍。
沿着蜿蜒的盘山水泥路入谷,几面环山的“世外桃园”层峦尽现,连片的桃林与草木共生,螳螂、蚂蚱隐现其中。“杂草、昆虫和生物粪便都是我们基地种桃不能缺少的关键要素,卖出高价的秘诀就是靠这幅描绘了12年的绿色生态画卷。”刘元强揭秘他所坚守的“匠心农人”之道。
刘元强和村民们正走在上山采桃的路上
2012年,眼前的这片绿水青山还是荒山野岭,经过请教农业专家提前研判,刘元强决定走“不用一点农药”原生态古法种植的“土路子”,被村里人担忧是不是在城里待傻了。
瑞丰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
“种植基地利用动物粪便经菌类发酵,并辅佐草木秸秆等施肥,用草木共生滋养的益虫来防治害虫,代替了化肥农药,保留了桃子本来的风味。”刘元强告诉大众网记者,这种大量使用腐熟粪肥和生物菌肥,不使用化肥,使用矿物源农药、生物类农药、性诱剂,以虫治虫的百分百防控,种植毛叶苕子、自然生草、作物秸秆覆盖树盘,用病残果制作酵素,将果枝等废弃物进行堆肥培肥地力;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铺设运输轨道、配建恒温库、割草机等,实现了节水、减肥、减药、节劳、增效。运用生态化种植、多元化病虫害防治和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的方式,形成了园区化肥农药减量生态循环模式,让荒山变金山。
化肥农药减量生态循环模式图
刘元强向记者展示正要发货的“桃本桃”礼盒
这种“古法种植+现代科学管理”的生态种植方式,产出的桃子个大鲜红,口感细脆香甜,风味汁水十足,能吃出桃子“四十年前的味道”。合作社注册的“桃本桃”“东南山世外桃源”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和国际SGS认证,因风味营养丰富,6次登榜中化熊猫指南产品评价。通过精准市场定位,每盒(9-24个不等)桃子价格在88元-128元,不少食客每年提前排队订货,产品远销至长三角,以及ole等高端水果超市,实现了品质、市场、生态三重价值共增,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助推了农业种植的高质量发展。
岸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杜雪程接受采访
沂南县瑞丰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岸堤镇发展循环农业走生态产业化、农业适度规模化的典型案例。近年来,岸堤镇立足山水秀美的绿色生态优势,探索了“产业化集聚+链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作”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构建起镇域农业大循环格局。“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桃本桃’循环农业示范点,大力发展以‘三产融合+四季采摘+环湖观光+红色教育+主题民宿’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全力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岸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杜雪程说。
沂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夏伟接受采访
“截至目前,全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农场2家、省级生态农场3家、县级生态农场16家,打造循环农业示范片区8个、生态循环示范基地20个。”沂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夏伟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说,近年来,沂南县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废弃物产生,加快推广“6+8+N”模式、增加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三项工程,循环农业效果显著。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