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冯善鹏 通讯员 曹蕾 临沂报道
为深度挖掘总结临沂市乡村振兴好经验、好模式、好典型,宣传临沂市乡村振兴总体成效、特色亮点、经验成果,助力全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2024年度临沂市乡村振兴现场交流暨“四雁工程”推进会于10月26日至30日召开。10月26日下午,现场交流与会人员走进兰山区,观摩了山松特医食品项目、“廿四方城”示范片区、恒韵共富联合社。
今年以来,兰山区锚定市委“最有把握在乡村振兴上取得显著变化”的要求,以城乡融合为主线,深化拓展五项重点工作,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聚力优势,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在一季度乡村振兴“夺旗打榜”考核中夺得红旗。
山松特医食品项目
山松特医食品项目由山东山松药业投资建设,总投资3亿元,占地6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原料车间、加工车间、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设施,针对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人群营养膳食需要,生产加工配制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税收1500万元。
研发水平国内领先。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特医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特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与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组建集研发、品控、检测等全流程环节于一体的70余人研发团队,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研发的短链蛋白肽在特医食品中的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可将大豆蛋白产品附加值提升2倍以上。
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针对国内百亿级特医食品市场,主攻3款产品。①“恰贯”全营养粉剂,是国内首例运用“干湿法”工艺生产的产品,混合更均匀、营养更全面、食品安全性更高,已于1月份获注册批文、于7月份获生产许可,目前已投产。②“山松能康”蛋白质组件,主要针对亚洲人乳糖不耐受体质开发的非全营养特医食品,目前已报国家审批。③肿瘤特定全营养食品,目前已进入临床试用。
产业链条配套完善。在原料端,依托亚洲最大的大豆深加工企业一山松集团,年产大豆分离蛋白15万吨、大豆肽粉2万吨,原料供应稳定充足。在生产端,具有全品类生产车间,可同时对肿瘤、肾病、糖尿病等全营养配方食品和蛋白质、电解质、碳水化合物组件等非全营养配方食品进行加工,能够快速将研发成果量产。在消费端,与千佛山医院、市人民医院、金锣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临床食用反馈效果良好,得到充分肯定。
“廿四方城”示范片区
兰山区“廿四方城”示范片区涉及5个示范村、35个整治村。以“东方圣源、好礼方城”为定位,融合孔子祖居地、廿四方城等地域文化,导入兰山区人才、科技、公共服务等优质资源,以“一化三式”为基本路径,深入实施“百千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出乡村全面振兴的方城经验。
片区化推进。以片区思维为指导,将40个行政村根据地理区位、产业布局、资源禀赋等,划分为4个片区分类推进,与周边村庄统一规划、连片发展,辐射带动全域振兴。
全员式参与。建立“干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机制,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注重“小投入、微建设、大提升”,打造干净、整洁、有序、舒心的和美乡村。将环境整治与“美德信用积分+”等制度结合,赋分量化、评优树先,让群众从“一旁看”变为“一起干”。目前群众投工投劳9.6万人次,清理“五堆六乱”、沟渠河湖等3万余项,清运生活垃圾5.9万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率达100%、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多元式投入。采取“政府补、国企融、村庄筹、社会投”的多元投入渠道,整合财政资金6000万元,政府发债5500万元,国企投入1.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亿余元,实施115个项目,治理河道11千米,硬化道路45千米,铺设污水管道21.5千米,村庄面貌不断提升。
产业式发展。依托招引落地的战新产业优势,打造5个“零碳”村庄,新建1.1千米光伏长廊,安装BIPV4.8万平方米,年发绿电520万度,集体群众增收200万元。以镇级联合社、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引领,创新土地共享模式,建成万亩特色种植园,与鲁蒙集团、沙沟香油等签订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推广特色种植,保底收益1200元/亩,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依托睿道医药,打造“产业赋能式”共富工坊;传承刺绣、编织等非遗文化,打造“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吸纳周边群众就业,月均增收1800元。
观摩点村情况:闫家庄位于方城镇驻地,现有1310人,党员31名,是“廿四方城”片区示范村。“百千工程”实施以来,以石桥河综合治理工程为契机,实施强弱电下地,铺设沥青道路3000平方米,雨污分离管道1.5千米,绿化5000平方米。盘活闲置宅基地24处,打造“四坊空间”,聚焦青年创业,引入青春研学、国货潮品,建设青年坊;聚焦全民共富,壮大手工编织、传统非遗,建设共富坊;聚焦城市养老,依托睿道医药、健康驿站,建设康养坊;聚焦绿色乡村,植入光伏能源、净水设施,建设零碳坊;开设方城大锅饼、方城手编等地方业态17个,引进莫沫南路、小林家披萨等知名城市品牌7个,建设最懂城市的乡村。
恒韵共富联合社
方城镇恒韵共富联合社由方城镇党委于2023年引领镇域内16家合作社发起成立,聚焦粮食安全、农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民受益,探索出了以产业、城乡“双融合”带动集体、农民“双增收”的“双融双增”共富发展模式。
强化党建引领、资源统筹,促进产业融合。一是建好示范基地。对各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操作规程,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经营,已培育出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家,市级标准化养殖基地3家,“长三角” 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3家。二是管好生产经营。以培育主营特色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因村制宜、创新实践,推动形成“一村一品”多元发展路径,重点发展打造畜牧养殖、特色种植、果品种植三大产业。三是用好生产资料。对种子、化肥、农机等实行统一采购,进一步压减农资生产成本,每亩可降低农资生产成本30%。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微生物菌肥、养殖粪污制造有机肥,实现“零排放”内循环生态种养殖。
突出多元参与、要素保障,推动城乡融合。一是探索国企连片统建模式。联合区城发集团共同探索以“政府主导、国企主建、镇村主管、主体主营”的土地全托管模式,今年托管土地2万余亩,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小田并成大田,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有效解决了地块碎片化问题,增加种植面积10%,集体增收10万余元。二是创新商会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探索“村企融合、村企联建”的商会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对联合社闲置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优质农产品产销、产业延链强链等进行统筹提升,抱团做大做强。推行订单农业,对接沙沟香油、鲁蒙集团等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供应基地,带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三是提升金融支农助农水平。建立“政银农”三方常态化对接机制,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新型经营主体、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农业等领域,形成有效投资拉动效应,全区共撬动金融资本42.7亿元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坚持利益共享、合理分配,促进集体农民双增收。一是完善分红机制。托管土地按照每亩每年1200元支付基础托管费,年底将净收益进行二次分红,强化合作社与农户利益链接,村集体通过土地溢出和二次分红增收20余万元,农户人均增收 1500元以上。二是拓展产业链条。依托兰山民营经济活跃的资源优势,深化拓展“村企融合、村企联建”,招引睿道医药与联合社合作,生产阻糖保健食品,加工甜瓜酱菜,带动集体增收50余万元。三是建设共富工坊。借助兰山区电商直播、商城物流等优势,组织群众发展传统手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直播电商”模式,今年以来,共培养“四雁”直播人才610名,带动闲散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600余人就业,增加集体收入18万元。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