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孙贵坤 卞旭 赵国清 临沂报道
进入十一月,西葫芦的上市期刚拉开序幕,费县上冶镇大仲口村的百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百米长的交易棚下,150多名分拣打包工人和来往送货卸货的农户就忙得不亦乐乎。日均发货可达20万斤-30万斤的合作社交易棚,这样供不应求的盛况还将延续到明年6月份。
费县百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交易棚里,工人们正忙着打包
等待发往全国各地的货车络绎不绝,司机们正在忙着装车。合作社负责人孙百胜喜上眉梢。孙百胜告诉大众网记者,这种“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全镇产销一体化经营的模式,实现统一品牌包装、统一电子结算和配送,让农户“从种到收”都不用操心。
孙百胜在交易大棚里查看发货情况
“种植西葫芦效益高还省心”,孙百胜给大众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西葫芦种植亩产高达4万斤,市场均价稳定在每斤1元,春季前后每斤高达3元,合作社带动周边镇县242户,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可实现产值8千万元。
种植户李鹏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来送货的本村种植户李鹏按照辈分喊孙百胜“姥爷”,看到亲戚朋友都回家种西葫芦的他,2020年结婚后放弃了在外养猪、办板厂的老本行,回家改行:“刚开始我就建了一个试试,结果发现真的比养猪见效益还快,后续就又建了5个大棚,行情好的话每年能赚20万左右,行情不好也能保证15万元-16万元。”
孙百胜在暖棚里查看西葫芦的长势
西葫芦每亩地就能净赚1.5万元-2万元,尝到甜头的“李鹏”们越来越多,村里人看人,亲戚传亲戚,就都回来学着干起了西葫芦种植。
如今闯出名堂的孙百胜也并不是一蹴而就。作为种植西葫芦30多年的“老把式”起初是20世纪90年代上冶镇最早的一批种植户。刚开始,孙百胜蹬着自行车去县城卖,后来因为品质好逐渐积攒起固定客源上门收购。凭借种植和销售这两块“过硬专业”,慢慢建立起今天占地近400亩的合作社,实现了让老百姓和商户两头都挣钱。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合作社融入“大产业”,共同闯出具有上冶镇特色的西葫芦“共富路”。
孙百胜在交易大棚现场展示上市的西葫芦
据上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远近闻名的“西葫芦之乡”,上冶镇西葫芦产量和品质在全国温室西葫芦产业中均名列前茅。自2000年,上冶镇就把大棚西葫芦作为主导品种,立足镇域产业基础,深化培育“上冶西葫芦”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上冶西葫芦”全链条标准化生产,实现西葫芦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逐步带动兴国、小仲口、曹家楼、仲口屯等村庄连片规模种植,镇域内种植面积约8000亩,年产量2亿公斤,年产值2.01亿元,带动周边种植近万亩。2023年,“上冶西葫芦”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上冶西葫芦果梗粗壮,瓜形长直,翠绿发亮;纹理细密清晰,口感脆甜。
近年来,费县认真贯彻落实建设“五个乡村”工作部署,坚持把发展合作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引领性工程,持续做大雁阵集群。据费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农民合作社现已发展到2216家,探索形成了“国企助力”“场社联建”“社企合一”等多种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联农带富新路径。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