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冯善鹏 临沂报道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近日,兰陵县文化馆遴选出了“庄坞牛蒡炒茶技艺”等4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兰陵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牛蒡“通十二经络,除五脏恶气,补气血调平衡,久服轻身耐老。”牛蒡为菊科二年生草本直根类植物,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钙质、维生素以及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是普通胡萝卜素的150倍。
上世纪八十年代,牛蒡被引入兰陵县庄坞镇。庄坞牛蒡炒茶技艺,由庄坞镇核桃园村杨文林、杨自理、杨有军、杨秀凤四代传承人继承临沂民间翻炒茶叶技艺,采用庄坞镇盛产的牛蒡为原材料,经过原料挑选、纹路清晰、均匀切片、自然晾晒,在高校指导下,结合市场需要,不断丰富人工炒茶技艺,经过14道工序手工炒制的牛蒡茶,茶香四溢。
据了解,庄坞镇是国内最大的牛蒡种植、加工、出口特色产业乡镇,全国市场约九成的牛蒡从这里集中出货,就像安徽亳州是中草药的集散地一样。每年6月到11月,各地两年生的越冬牛蒡陆续采收,集中运到庄坞镇,经过清洗、加工后储存,再依据客户订单随时出货。
“牛蒡在我们这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庄坞镇,临沂鼎新公司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秀凤说,各个地方都是结合本地特色推进乡村振兴,牛蒡就是庄坞镇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农业社会化服务正在推动小农户接轨‘大农业’,现在都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牛蒡种植的每个环节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团队。”杨秀凤一一介绍。
针对“庄坞牛蒡炒茶技艺”,作为传承人的杨秀凤说,人工炒的牛蒡茶能喝出茶中最原始的清香,庄坞牛蒡炒茶技艺依然是当今重要的炒茶方式之一,他们将借此机会,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庄坞牛蒡炒茶技艺”,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