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沂蒙情

2025-01-07 08:2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高明
play

  岁月深沉,光阴厚重,冬越来越素淡的色彩和越来越清寒的味道,晕染着岁末年初的风景和故事。

  宋平1917年4月出生在沂蒙山区的莒县(原属临沂市),多年来,他情系沂蒙,深深地眷恋临沂这片奉献的红土地和热爱他的沂蒙人民。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往事并不如烟,在30年前的一次会议上我(时任中共临沂地委宣传部副部级巡视员)有幸和地委领导一起受到宋老的亲切接见,他老人家浓浓的沂蒙情,和蔼可亲的面容,亲切温暖的话语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和十分美好印象,让我终生难忘。

  那是1995年1月6日,当华东沂蒙已是寒气袭人,瑞雪纷飞的时候,华南粤北依然郁郁葱葱,花团锦簇。位于三江口的广东省韶关市大街小巷火红的紫荆花绽开热情的笑脸,迎接着全国各地由《人民日报》主办的一场理论研讨会的代表们,我和时任临沂地委委员、宣传部长李延华有幸做为特邀代表参加了这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上午9时,大会在韶关市碧湖山庄大会议厅开幕。会议由王定国主持,我坐在正对主席台中央不足5米的第二排位置上,用无比敬仰崇拜的目光近距离看到宋平,他老人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十分慈祥地端坐在主席台上,心里感到特别亲切,特别荣幸,也特别兴奋。

  10:20时,会议中场休息15分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急忙快步走到主席台宋老面前自我介绍说:“宋老您好,我是从山东临沂来的,家乡父老乡亲向您问好,祝您健康长寿!”接着我又把李延华部长介绍给宋老,宋老主动和我们分别握手,然后亲切和蔼地说:“是山东沂蒙老家来的,好啊!”接着他老人家转身对秘书说:“请他俩到休息室坐一下,见面说说话。”

  我和李延华部长在与会代表羡慕的目光中跟随宋老的秘书走进了 会场左侧的休息室,我俩在宋老对面的沙发坐下后,年轻的服务人员很快端来两杯热气腾腾的茶水和一盘已剥好的柚子,就听见宋老热情风趣地说:“你俩先吃柚子,咱们老家产苹果和桃子不产这个。”

  听了宋老的话,我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立刻放松下来,我注意到,休息室里宋老两侧分别坐着杨汝岱和王定国等领导同志,宋老喝了一口茶水,用关爱的目光看了看我俩语气温和地说:“在广东见到你们两位很高兴,临沂这几年变化很大,发展很快,主要是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好。前几年我回了趟临沂,也去了平邑的九间棚,这个典型很有说服力,山区脱贫致富就是要有一个好支部,好带头人。”说到这里,宋老顿了顿,接着又说:“代我向家乡人民问好,向地委的领导同志问好,祝临沂人民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听到宋老对家乡人民无限深情的问候和期望,我俩的心情十分激动。李延华部长简要向宋平等领导同志汇报了临沂的发展情况并讲到1994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临沂撤地设市,下一步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争取发展得更好更快一些。这时在宋老身旁的杨汝岱同志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听去山东的同志回来给我讲,也在电视上看到临沂老区这几年搞得好,尤其是山区开发搞得好,总结了许多好的经验。我很想去看看,调研考察一下。请你们二位代我向临沂老区的人民问好!”

  李延华向宋老和在座的领导表示,回去以后,一定向地委汇报,向全区人民转达老领导对沂蒙人民的厚爱,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沂蒙精神,不辜负老领导对临沂人民的厚望!宋老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时间像静静流逝的沂河水一样平淡温馨,“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回忆这段往事仍然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激动不已,站在蒙山脚下,遥望首都北京,衷心敬祝,宋平老人家,百岁长寿享太平,福寿双全情更浓,健康长寿,松鹤长春。(作者 高明)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