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曲欣萍
大众网记者 郑玮 临沂报道
在驻临沂市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牵头推动下,2月14日,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乡村振兴(大仲)小院”在兰陵县大仲十八坊揭牌。驻临沂市省派工作队牵头负责人、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陈金秀出席并讲话,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德余作主题分享,兰陵县委副书记、驻兰陵县省派工作队牵头负责人张美生、中国海洋大学省派燕窝村第一书记贾林、临沂振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朱文凤、复旦大学5位同学等参加揭牌仪式。
现场实地调研后,赵德余表示,大仲十八坊,以原有民居为依托,把民居的细节转换为农文商旅一体化运行模式,使得原来土地上的居民、村集体以及商户、企业在村中实现了共同发展,为文旅、研学、电商等多个产业注入了新活力。通过建设“乡村振兴(大仲)小院”,旨在通过“大仲小院”为当地提供职业培训、电商直播、助学研学等系列服务,同时进一步研究十八坊发展模式,在发展规模、业态特色、品牌溢出等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以提升十八坊旅游要素发展的产业化水平,提高旅游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有机结合。未来,他们将组织复旦大学学生们来大仲十八坊开展深度研学、系统研究,把这里的经验作为中国乡村振兴的经典案例传播出去。
陈金秀指出,复旦大学是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科研实力雄厚,科技成果丰硕。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通过高校资源优势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实验室”。赵德余教授长期深耕乡村振兴领域,研究乡村振兴各方面理论与实践,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大仲十八坊农文商旅融合发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作为临沂市第二个“乡村振兴小院”,“大仲小院”将在职业培训、电商直播、助学研学、产业发展、资源人才信息链接整合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推动大仲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陈金秀强调,兰陵县是“中国蔬菜之乡”,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两者因蔬菜“结缘”,要通过建设“大仲小院”并将其作为重要支点,打造成为兰陵县与复旦大学人才、技术、项目、成果、活动等多要素资源链接的桥梁和纽带,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据悉,大仲十八坊依托大宗山郎公寺景区,配套景区功能需求,融合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文化以及区位交通优势,构建景村一体发展新动能。盘活利用村内47块空闲宅基地,建设“大仲十八坊”,发展农文商旅融合新业态。“大仲十八坊”分为非遗乐研区(蓝印花布、汉服馆、陶笛、剪纸、沂沟粉条、百草药膳),百工坊区(酱坊、醋坊、油坊、手工面坊、酱菜坊、素食、国医馆),美食区(茶馆、十里八乡、大宗山地锅鸡、山珍),乡创休闲区(大仲乡创、民宿、禅修、太白驿、宗山酒坊)四个区域。入驻商铺统一管理运营,实现了景区与村庄双带共赢,景区和片区双向互动,群众与集体共建共治的发展模式。在复旦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乡村振兴(大仲)小院”一定能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智囊团”、“人才库”和“助推器”,谱写校地合作、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曲欣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