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孔红星 通讯员 臧德三 宋杰
今年,临沂市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确定为全国16个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之一,同时确定兰山区和沂南县作为联系县区。面对城市大医院“吃不了”,镇村卫生院“吃不饱”,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兰山区正积极探索让基层医疗机构与群众共同受益的医改新模式。
“1元诊疗”:一体化乡村卫生室挑起“公益担子”
在兰山区方城镇西街村卫生室,家住姚寨村的65岁大娘刘志荣因早上有明显呕吐感,被儿子劝来就诊。坐班的孙士德大夫按照常规给她量血压、把脉、详细询问病情。
“这是肠胃炎的症状,需要打消炎针。您先来按个指纹,我好给你开药。”孙士德说。他一边把指纹录入仪递给刘志荣,一边在电脑上开出药品和诊疗费用清单。两项费用原价一共是14.98元,除去报销费用后刘志荣只需要交3.48元,其中诊疗费1元钱。“越改越实惠了!这在以前,不算药费,打一次针就得收3到5块钱,现在不管打几天都只交1块钱。”打上吊瓶,刘大娘心里的高兴跃上眉稍。
继兰山区实施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和药品零差价制度后,今年3月份又在村卫生室推行了按病程收费的改革试点,同一病程内不论打多少次针都一次性收取诊疗费10元,新农合报销9元。“病程越长就意味着赚得越多。以病程为单位收费,实际上杜绝了过度医疗的问题,让村民少花冤枉钱。”分管医药改革的兰山区卫生局党委委员、主任科员彭和元介绍。目前兰山区按照政府出钱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拿出专项补贴,居民可以免费享受到健康知识讲座、为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查体等11个公共服务项目,村卫生室还承担着3658名村民“家庭签约医生”的任务,遇到不方便到诊所就诊的村民,24小时电话随叫随到。
“国医堂”:“智能中医”携手传统文化共同服务百姓。
刘贞永在方城镇中心卫生院干中医已经20余年了,过去中医科处于从属地位,效益一般。从2012年5月起,方城镇中心卫生院投资100万元,建设了以传统中医为特色的“国医堂”,默默无闻的老中医们有了更大的舞台。记者在国医堂见到刘贞永时刚刚11点左右,刘大夫已经看了30多位患者。他独到的经验、娴熟的技术征服了附近的村民。
刘贞永告诉记者,中医吸引患者靠的是传统文化魅力和高效快捷的优质服务。在文化上,古色古香的装饰风格和文化氛围让“国医堂”在医院格外显眼。患者不但可以享受到医疗服务,还能了解传统中医的历史,学到不少中医治病强身的理论。在服务上,现在的中医比传统中医服务更加高效,中药房前排长队的现象已经不再有了。
在“国医堂”的智能中药房里,现场感受了中医服务的快捷方便——药房管理员打开电子药方后,药橱上对应的药盒旁会亮起指示灯。管理员看灯取盒、扫码,并把药盒放在调剂设备的指定位置,设备就会自动识别并按照药方上的剂量自动抓取。按照这一程序,从400味中药中配好一副中药只需两分钟左右,效率比以前提高了近10倍,以往的“人等药”变成了现在的“药等人”。
服务快捷化,让方城“国医堂”门诊量在短时间内翻了4番。目前,兰山区在基层医疗单位共建设“国医堂”14处,集中配备了熏蒸牵引床、药物导入治疗仪、蜡疗机、煎药机、按摩床等中医仪器设备,形成了中医药区域独立、氛围浓郁、设备齐全、服务高效的新格局。
“先看病、后付费”:患者征信与满意服务“双动力”促和谐。
65岁的郭丽莲在方城镇卫生院做完青光眼手术,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办理出院手续。“住院、手术、打针没提前交一分钱,费用都是出院时交的,总共1735元,实际只交了525元。这要在以前,住院得先交押金,哪一步钱跟不上都会耽误治病。赶上好政策,确实让老百姓得着大实惠了。”郭丽莲的女儿感叹说。
为确保“先看病、后付费”运行安全,更好地发挥其对分级诊疗的政策调控作用,兰山区同时捆绑实施了针对新农合住院患者的征信制度。住院前医患双方签订一份信用协议,一旦患者产生“逃费”记录,将被拉入黑名单,患者家庭原则上将不能参加下一年度的新农合。这意味着医改的实惠,将与失信者无缘。
对患者抓征信管理,而对医院则重点抓“满意度”提升。兰山区在基层卫生院推行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为内容的6S精细化管理和“星级”服务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医院服务水平。一些医院还设置了“满意办”,以督促科室和医务人员改善服务。
上半年,兰山区又开展了“三增一禁”、“便民正风”等优化服务活动,医患间的“和谐琴弦”越来越动听,“信任纽带”越来越牢固。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兰山区确定了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中医药服务等八项改革重点,力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保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发展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