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综合保税区从临沂市决策者的脑海中闪现到最终获批复,其背后走过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历程?为揭开这块“特区”的神秘面纱,记者对它的前世今生进行了探访。
上下一心成合力,申报已箭在弦上
时间回到2012年年初,赴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岐山提出支持临沂商城国际化的请求。在国务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国家7部委随后派员赴临沂调研,商务部在2012年5月提交国务院的调研报告中明确表示“支持临沂贸易等相关平台建设,按照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原则要求,按现有程序向国务院申请设立临沂综合保税区”。很快,这份支持临沂外贸发展的报告就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
与此同时,我市自下而上也积极展开筹建、申请的准备工作。2012年3月30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递交了申请综合保税区选址在开发区的请示;同年4月11日,市政府将申请设立临沂综合保税区的请示报到省政府;三个月后的同年7月28日,经省政府完善的请示报告正式呈送给国务院。至此,设立临沂综合保税区已形成了上下一心的强大合力,箭在弦上。
就在临沂综合保税区申请设立的关键时刻,2012年10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整合优化存量、健全退出机制,并逐步将现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及符合条件的保税区整合为综合保税区,而这意味着在已拥有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山东省新批的“口子”将进一步卡严,且同时跟临沂竞争综合保税区落地的省内城市或先行一步或已有一定的基础,临沂能否成功突围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
天时地利人和,临沂成功胜出
细数省内各竞争者优势,不难发现有的同批最早申报,有的则已拥有出口加工区基础,只需改造升级,但缘何临沂最终胜出?究其原因,首先得益于临沂坐拥国内最大市场集群,成为山东省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并正在发力推进商城国际化的天时;其次更有临沂地处京沪中间地带,拥有各类物流企业近1800家、公路配载线路2000多条,物流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的地利之便;加之辐射带动能力强,周边方圆200公里甚至更远均无海关特殊监管区等优势,综合保税区一旦成功落户将具有立足商城临沂、服务鲁南苏北、辐射全国的能力。
在申请的关键阶段,临沂全市上下一心。2013年3月,市委、市政府果断凝聚全市十余个单位精干力量,成立了临沂综合保税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市主要领导始终关心调度,齐心协力冲刺申报工作。同时,国务院在正式接到省政府呈交的申请之后,批转到海关总署牵头会办,海关总署在其审核并原则同意的情况下,分别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国务院九部委发函征询意见,经九部委同意并会签后,上报国务院批准。对临沂而言,两轮真正的“国考”开始了。
在国家多部委单独审核,并最终会签过程中,特别是2014年1月财政部派员赴临沂严格实地调研期间,临沂以其特殊的区位优势、繁荣的市场物流优势和外贸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经受住了两轮"国考"的考验。2014年8月,最终获得国务院批复,至此省内唯一新批的临沂综合保税区获准设立,开启了临沂商城国际化的新篇章。
记者杨帆 实习生俊良程程 通讯员郭广瑞